13.实施服务业重点企业培育计划。研究制定我市服务业重点企业培育实施意见,壮大50家服务业龙头企业,扶持100家高成长性服务业企业。支持现代服务业企业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鼓励企业之间强强联合,加快形成一批主业突出、带动性强、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业大型企业集团。加快培育层次高、带动力强、特色鲜明的服务品牌,在物流、商贸、金融、会展、文化旅游等行业培育5个郑州特色服务业品牌。
14.加强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快制订相关服务业的地方标准,为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提供技术依据。引导服务业企业自觉遵守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鼓励优势服务业企业创新服务理念,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争取行业领域话语权。在服务业领域推行服务标准化示范活动,鼓励企业建立服务标准化管理体系。在家政服务、商务服务等方面新制订10个以上服务业行业标准。通过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提升整体服务业水平。
15.推进服务业信用建设。围绕“诚信郑州”建设,研究制定推进服务业信用建设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服务业信用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引导服务业企业树立“以诚立业,以诚树品牌”的理念,推进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深入开展信用道德教育,加强对经营者信用知识的培训,引导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指导服务业企业建立信用管理的基本制度,提高信用管理水平,树立信用形象,打造服务业信用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五、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优化发展环境
16.大力推动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根据国家和省里要求,一季度启动我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积极实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所确定的主要工作任务,确保分解任务的落实和目标的实现。以物流、商贸、会展等服务业领域为突破口,率先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在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等行业选择5家重点企业,启动二、三产业分离工作;积极推动发展政府服务外包,研究出台政府服务外包暂行办法,创新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带动我市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切实取得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新突破。
17.完善服务业发展相关政策措施。根据我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重点方向,就制造企业二、三产分离、国际物流中心建设、金融建设以及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建设等方面,对我市相关行业进行调研,到成都、杭州、苏州等地学习,了解服务业发达地区发展经验,为我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及发展提供决策参考。结合我市实际,参照外地经验,修订完善并研究出台《关于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国际物流中心建设的意见》、《关于鼓励制造企业二、三产分离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金融机构入驻郑州的意见》等相关意见及措施,保障我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
18.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制定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办法,鼓励服务业企业集聚发展,形成郑州都市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不断提高集聚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城市功能,打造中原经济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平台。围绕打造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国际物流区、航空港物流区、西部物流区、北部物流服务区、南部物流服务区等五大物流功能区,推动郑州物流业集聚发展。围绕打造中原经济区现代商贸中心,加强核心商圈建设,重点打造二七商圈、郑东新区CBD两个核心商圈。围绕打造国际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嵩山少林旅游集聚区、黄帝旅游集聚区、沿黄生态旅游集聚区和新区城市旅游集聚区等功能区。围绕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郑东新区CBD金融集聚区、经三路金融集聚区等功能区。围绕建设“中部会展之都”,建设郑东新区CBD会展集聚区。
19.改革服务业统计体系。加快健全服务业统计分析方法体系,参照省统计部门服务业统计方法,创新统计方法,加快研究界定符合我市实际的现代服务业行业分类,加大对新兴领域重点行业的统计力度,建立现代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切实增加服务业统计信息的发布内容和频率,提高服务业经济监测分析质量。对有关服务业企业负责人开展统计法规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企业依法统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