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2011年服务业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

  20.强化财政资金保障。整合服务业各类资金为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安排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不少于5亿元,集中管理使用。按照《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郑州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条例》等相关政策,制定修订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创新资助引导方式。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及早确定年度专项资金支持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年度资金计划安排争取在9月份之前全部下达,力争年度资金在本年度内发挥效益。
  21.建立健全服务业考核机制。制定《服务业发展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加强对各级政府特别是重点产业牵头部门的绩效考核。加大考核权重系数,把服务业发展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服务业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对各县(市、区)、各部门年度目标、任务完成和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表彰和奖励。

  附件:郑州市2011年服务业发展工作要点任务分解表

序号

工作任务

具体工作

责任单位

一、着力壮大主导产业,加快结构升级步伐

1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贯彻实施《郑州国际物流中心战略规划》,尽快完成《郑州国际物流园区产业规划》等一系列规划,进一步明确各园区的产业布局及节点任务。

郑州新区、市发展改革委及各物流园区

加强与新加坡方面的对接工作,尽早实现新加坡国际物流产业园挂牌建设,打造对外开放主平台。

郑州新区、郑州国际物流园区

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B区、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一类口岸、联检大楼等项目建设,按期实现综保区封关运行,进一步强化口岸功能。继续实施郑州国际物流园区、中国外运郑州国际物流园、风神物流中心、中原(国际)钢铁物流园、中南邮政物流集散中心、航空港物流区等一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工河南进口保税中心、河南富士康物流综合园区等项目,建成国药控股河南物流中心等项目。

郑州新区及项目所在县(市、区)

以富士康入驻为契机,大力引进国际知名物流、航空企业在郑设立分支机构或分拨中心,力争年内实现UPS、嘉里物流、中信物流、安得物流、伊藤忠物流、中远集团、保供物流、香港招商局等10家左右国际国内知名物流企业入驻郑州。

市商务局及相关县(市、区)

加强与南航、海航、深航等航空公司的战略合作,积极开辟新的国际、国内货运航线,争取开通直航美国全货运航线2条,直航欧洲全货运航线2条。

市发展改革委

2

创新发展现代商贸业

积极落实《郑州市现代化商贸城建设总体规划(2009-2020)》,加快编制商业空间发展布局规划,适时出台关于现代化商贸城建设的相关意见。

市商务局、市规划局及相关县(市、区)

做好恒隆广场、华润万象城、万达广场等一批重大商贸项目推进工作,开工建设10万平米以上商业综合体15个,新建五星级酒店8家,改建商品交易市场2个。

市商务局及相关县(市、区)

重点打造二七商圈、郑东新区CBD两个核心商圈,加快推进酒吧街、文庙等特色街区建设,并进一步加强管理,提升档次和品位。

市商务局及相关县(市、区)

积极发展连锁经营、仓储超市、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重点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构建郑州市商贸业电子商务和物联网平台。

市商务局、市工信委

加快蔬菜流通体系建设,加大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社区便利店建设力度,开展农超对接,市内五区新建蔬菜批发市场3家,城区农贸市场15家,社区便利店239家,蔬菜早市23个。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做好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工作。推进早餐工程建设,促进早餐经营向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新增流动早餐车735个。

市商务局、市城市管理局及相关县(市、区)

支持商贸企业扩大规模、提升效益,做大做强,培育年销售额100亿元的商贸企业3家,50亿元企业5家,10亿元企业15家,引进100家以上国际知名商贸品牌。

市商务局及相关县(市、区)

3

大力发展金融业

围绕建设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区域性金融中心目标,编制完成《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规划(2011-2015年)》,加快出台《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入驻郑州的意见》。

市政府办公厅金融办

大力引进各类金融机构落户我市,不断增强金融业发展活力,力争引进外资银行1家,商业银行2家,保险公司2家,新增证券营业部2家;吸引国内外5家以上投资业绩突出、管理经验成熟的创业投资机构和股权投资基金进入我市开展业务。发展和壮大本土金融机构实力,加快郑州银行走出去步伐,力争年内在郑以外设立分支机构1家;加快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组建,力争年底前市属六县(市)全部设立村镇银行。积极推进资本重组和引进战略投资者,力争年内完成百瑞信托引进战略投资者。

市政府办公厅金融办、发展改革委、商务局、郑州银行及相关县(市、区)

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建设,做好36家省定重点上市后备企业的培育工作,力争全年4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直接融资同比增长20%;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扩大现有上市公司再融资,力争有3家实现再融资。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增加交易品种、扩大交易规模,加快发展农产品、能源原材料等期货和期权;全力支持郑州高新区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实现符合条件的园区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公开挂牌转让。

市政府办公厅金融办

强化政府27个工作组与驻郑银行对口联系机制,重点抓好项目筛选和对接,力争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与存款的存贷比达到70%以上。

市政府办公厅金融办及27个市直对口部门

4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建设郑州嵩山文化产业园、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郑州信息创意产业园(郑州市动漫产业基地)、郑州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商城遗址公园等5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着力培育郑州古玩文化城、郑州金水文化创意园、石佛艺术公社当代艺术园、西里路摄影艺术街、《快乐星球》文化产业园、河南汽车公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等6大文化创意产业特色园区。

市文广新局、文物局及相关县(市、区)

加紧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合作,积极谋划郑州富士康软件创意园。加大文化创意产业招商引资力度,修订完善《郑州市扶持动漫产业发展意见实施细则》,推动动漫产业快速发展,2011年全市动漫企业力争由2010年的50家增加到75家,年增长50%。

市文广新局、商务局及相关县 (市、区)

着力打造电视连续剧《河洛康家》、电影《轩辕大帝》、动画电影《达摩传奇》、电视连续剧《三国后传-美潘安》等新的城市文化品牌。

市文广新局

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着力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 

市文广新局

5

加速发展旅游产业

实施“旅游强市”战略,年内编制完成《郑州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市旅游局

深度挖掘“天地之中”、禅武少林、黄帝文化、黄河风光、庄园古城、都市游憩等旅游资源,强力打造登封少林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黄河生态旅游风景区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巩义浮戏山雪花洞景区开发等20个重大旅游项目。

市旅游局及相关县(市、区)

整合二七广场-德化街、城隍庙-文庙等城市特色街区的旅游功能和元素,策划郑州都市观光、休闲、游憩旅游产品。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系统,提升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中心建设质量,加快旅游网站建设,突出做好12301旅游咨询热线座席服务。开展专项检查和整顿活动,规范郑州“一日游”旅游市场秩序。策划、拍摄郑州旅游形象宣传片,争取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

市旅游局

突出抓好薄弱环节,优化“大旅游”发展环境,使游客满意度位次明显前移,提升郑州城市旅游形象。

市旅游局及旅发委成员单位

推进景区精品化建设,康百万庄园、黄帝故里、黄河生态旅游风景区积极开展申报国家5A级景区工作。 

市旅游局及相关县(市、区)

6

强力拓展会展业

实施《郑州市会展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郑州市会展业管理办法》。引进全国药品交易会、中国国际五金博览会、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等全国流动展会3个以上。举办郑州全国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汽车后市场博览会、郑州国际汽车展览会等3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展览10个。重点支持河南家禽交易会、中原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中国(郑州)国际微型汽车配件博览会等10个自主品牌展会做大做强。培育中国(郑州)裤业博览会、中国(郑州)磨料磨具磨削博览会等符合产业优势和消费热点的新展5个。

市商务局及相关县(市、区)

7

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

加大投入力度,新建、改扩建25个城市社区管理、服务用房,完善基层社区服务设施。

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及相关县(市、区)

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继续实施全国家庭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完善郑州家政服务网络平台。

市民政局、人社局、商务局

扶持发展养老服务业,新建30个老年人日托站,新增养老机构养老床位2000张,总床位数达到15000张以上。

市民政局及相关县(市、区)

8

加速发展新兴服务业

加快以电信运营、信息内容、信息技术、信息软件等为主的信息服务业发展,积极争取国家级云计算中心落户郑州,加快推进市民卡、无线城市、网络问政等十大数字城市建设重点工程。

市工信委、信息办、三化两型办

二、着力培育新增长点,努力加强税源建设

9

培育服务业税收新的增长点

积极推动物流、金融保险、批发零售、租赁和商务服务、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旅游等产业快速发展,力争在原有计划增速基础上年增速达到20%以上,提高在服务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夯实服务业税源基础。

市发展改革委、商务局、工信委、市政府办公厅金融办、统计局、信息办、三化两型办及相关县(市、区)

10

努力提高服务业税收比重

加强对重点税源的监控,及时掌握税收变化动向。完善税源经济体系建设共享信息平台系统,充分发挥其在促进服务业税收征管方面的作用。加强各部门沟通协调,及时发现征管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做到源泉控管,严防税款流失。大力挖掘税收潜力,进一步提高服务业税收对全市税收总收入的贡献率。2011年全市服务业税收完成220亿元,占当年税收收入的比重提高到61.7%。

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及相关县(市、区)

三、积极招商引项目,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11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重点推进总投资5286亿元的221个服务业重大建设项目。

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局、市政府办公厅金融办及相关县(市、区)

 

12

实施大项目招商

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大力开展集群招商、区域招商和对口招商,充分利用各类重大招商活动,为集聚区搭建招商平台,筛选准备一批重大项目,争取签约一批重大项目。物流、商贸、金融、会展、文化创意和旅游等领域均以行业前50家重点企业为目标,积极进行对接,各行业争取新引进重点企业均在5家以上。

市商务局、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局、市金融办及相关县(市、区)

四、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速培育行业名牌

13

实施服务业重点企业培育计划

研究制定我市服务业重点企业培育实施意见,壮大50家服务业龙头企业,扶持100家高成长性服务业企业。在物流、商贸、金融、会展、文化旅游等行业培育5个郑州特色服务业品牌。

市发展改革委、商务局、文广新局、市旅游局、市金融办及相关县(市、区)

14

加强服务业标准化建设

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快制订相关服务业的地方标准,在家政服务、商务服务等方面新制订10个以上服务业行业标准。

市质监局、市商务局、市人社局、市民政局

15

推进服务业信用建设

围绕“诚信郑州”建设,研究制定推进服务业信用建设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服务业信用激励和约束机制。

市商务局、市人社局

五、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优化发展环境

16

大力推动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一季度启动我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积极实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

所确定的主要工作任务,确保分解任务的落实和目标的实现。

市发改委

以物流、商贸、会展等服务业领域为突破口,率先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在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等行业选择5家重点企业,启动二、三产业分离工作。

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工信委、市统计局及相关县(市)区

积极推动发展政府服务外包,研究出台政府服务外包暂行办法

市财政局

17

完善服务业发展相关政策措施

修订完善并研究出台《关于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国际物流中心建设的意见》、《关于鼓励制造企业二、三产分离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金融机构入驻郑州的意见》等相关意见及措施,保障我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

市发展改革委、商务局、文广新局、旅游局、民政局、市政府办公厅金融办

18

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建设国际物流区、航空港物流区、西部物流区、北部物流服务区、南部物流服务区等五大物流功能区,推动郑州物流业集聚发展。围绕打造国际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嵩山少林旅游集聚区、黄帝旅游集聚区、炎黄生态旅游集聚区和新区城市旅游集聚区等功能区。围绕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郑东新区CBD金融集聚区、经三路金融集聚区等功能区。围绕建设“中部会展之都”,建设郑东新区CBD会展集聚区。

市发展改革委、商务局、文广新局、市、旅游局、市政府办公厅金融办及相关县(市、区)

19

改革服务业统计体系

加快健全服务业统计分析方法体系,参照省统计部门服务业统计方法,创新统计方法,加快研究界定符合我市实际的现代服务业行业分类,加大对新兴领域重点行业的统计力度,建立现代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切实增加服务业统计信息的发布内容和频率,提高服务业经济监测分析质量。对有关服务业企业负责人开展统计法规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企业依法统计意识。

市统计局

20

强化财政资金保障

整合服务业各类资金为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安排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不少于5亿元,集中管理使用。按照《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郑州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条例》等相关政策,制定修订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创新资助引导方式。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及早确定年度专项资金支持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及时下达专项资金,助推服务业快速发展。

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商务局、文广新局、旅游局、市政府办公厅金融办

21

建立健全服务业考核机制

制定《服务业发展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加强对各级政府特别是重点产业牵头部门的绩效考核。加大考核权重系数,把服务业发展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服务业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对各县(市)区、各部门年度目标、任务完成和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表彰和奖励。

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商务局、文广新局、旅游局、市政府办公厅金融办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