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产量表现:2009年参加四川省水稻中籼迟熟7组区试,平均亩产585.13公斤,比对照冈优725增产9.65%;2010年中籼迟熟6组续试,平均亩产500.44公斤,比对照冈优725增产3.60%。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42.79公斤,比对照冈优725增产6.78%,两年区试平均增产点率89%。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7.30公斤,比对照冈优725增产2.12%。
(5)栽培要点:①适时播种:3月底至4月初播种,秧龄35天左右; ②合理密植:亩栽1.5万穴左右,亩基本苗12万左右,亩有效穗15~17万;③肥水管理:中等肥力田块,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本田要求前期浅水灌溉,中期够苗晒田,后期湿润管理至成熟; ④根据植保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稻瘟病。
(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平坝和丘陵地区。
8、宜香优800
(1)选育单位:眉山市东坡区祥禾作物研究所 宜宾市农业科学院
(2)品种来源:用宜宾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不育系宜香1A与眉山市东坡区祥禾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恢复系祥恢800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水稻组合。
(3)特征特性:该品种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53.0天,比对照冈优725长2.1天。株高125.5厘米,叶色、叶鞘绿色,剑叶直立,株型适中。亩有效穗14.0万,穗长28.4厘米,每穗平均着粒181.3粒,结实率75.2%。谷粒杆黄色,柱头白色、颖尖杆黄色,千粒重31.8克。品质测定:出糙率79.8%,整精米率59.6%,粒长7.2毫米,长宽比2.7,垩白粒率36%,垩白度7.4%,胶稠度8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8%、蛋白质含量8.5%。稻瘟病抗性鉴定:2009年叶瘟4、7、7、5级,颈瘟5、7、1、5级,2010年叶瘟3、5、3、4级,颈瘟5、3、7、7级。
(4) 产量表现:2009年参加四川省水稻中籼迟熟7组区试,平均亩产573.02公斤,比对照冈优725增产7.39%;2010年中籼迟熟3组续试,平均亩产511.73公斤,比对照冈优725增产5.81%。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42.38公斤,比对照冈优725增产6.60%,两年区试平均增产点率100%。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1.46公斤,比对照冈优725增产4.86%。
(5)栽培要点:①适时播种:3月中下旬播种,秧龄40~45天; ②合理密植:双株栽植,亩栽1.2~1.3万穴;③肥水管理:重底早追,氮、磷、钾肥合理搭配,需肥量中等,本田前期浅水分蘖,中期够苗晒田,后期薄水或湿润灌溉至成熟; ④根据植保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稻瘟病。
(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平坝和丘陵地区。
9、蓉优918
(1)选育单位: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仲衍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2)品种来源:用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不育系蓉18A与成都天府农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恢复系蓉恢918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水稻组合。
(3)特征特性:该品种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51.6天,比对照冈优725短1.6天。株高124.7厘米,叶色深绿,叶耳、叶鞘紫色,剑叶直立,株型适中。分蘖力中等,亩有效穗12.0万,穗长26.0厘米,每穗平均着粒153.0粒,结实率77.5%,穗纺锤形。谷粒杆黄色,柱头、颖尖紫色,千粒重30.1克。品质测定:出糙率80.5%,整精米率58.2%,粒长6.8毫米,长宽比2.6,垩白粒率30%,垩白度7.6%,胶稠度8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8%、蛋白质含量8.0%。稻瘟病抗性鉴定:2009年叶瘟4、3、2、4级,颈瘟7、7、5、7级,2010年叶瘟4、4、6、4级,颈瘟7、7、7、7级。
(4) 产量表现:2009年参加四川省水稻中籼迟熟1组区试,平均亩产555.49公斤,比对照冈优725增产7.65%;2010年中籼迟熟7组续试,平均亩产502.94公斤,比对照冈优725增产4.35%。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29.22公斤,比对照冈优725增产6.00%,两年区试平均增产点率94%。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8.22公斤,比对照冈优725增产5.07%。
(5)栽培要点:①适时播种:3月上旬至4月上旬播种,秧龄35~45天; ②合理密植:宽窄行栽植,亩栽1.3~1.5万穴,双株栽插,亩有效穗16~20万;③肥水管理:重底早追,看苗补施穗粒肥,需肥量中等,本田前期浅水分蘖,中期够苗晒田,后期薄水或湿润灌溉至成熟; ④根据植保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稻瘟病。
(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平坝和丘陵地区。
10、川香优506
(1)选育单位:仲衍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2)品种来源: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不育系川香29A与成都市种子总公司选育的恢复系蓉恢506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水稻组合。
(3)特征特性:该品种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53.4天,比对照冈优725长3.1天。株高121.2厘米,株型适中,分蘖力较强,亩有效穗14.6万,穗长25.5厘米,每穗平均着粒174.1粒,结实率82.9%,穗纺锤形。谷粒杆黄色,部分籽粒短芒,颖尖紫色,千粒重28.3克。品质测定:出糙率79.3%,整精米率63.0%,粒长6.5毫米,长宽比2.6,垩白粒率18%,垩白度4.4%,胶稠度5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1%、蛋白质含量8.1%。稻瘟病抗性鉴定:2008年叶瘟4、4、3、2级,颈瘟5、5、5、5级,2009年叶瘟4、4、5、5级,颈瘟7、5、7、5级。
(4)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四川省水稻中籼迟熟4组区试,平均亩产580.11公斤,比对照冈优725增产4.87%;2009年中籼迟熟2组续试,平均亩产533.67公斤,比对照冈优725增产3.70%。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56.89公斤,比对照冈优725增产4.30%,两年区试平均增产点率89%。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5.07公斤,比对照冈优725增产3.03%。
(5)栽培要点:①适时早播; ②合理密植:亩栽1.5万穴左右,基本苗12万左右;③肥水管理:需肥量中等,重底早追; ④根据植保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稻瘟病。
(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平坝和丘陵地区。
11、花香7号
(1)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 四川丰禾种业有限公司
(2)品种来源: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选育的不育系花香A与恢复系川恢907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水稻组合。
(3)特征特性:该品种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50.7天,比对照冈优725长0.1天。株高117.5厘米,株型适中,剑叶直立,叶片、叶鞘绿色,柱头白色。分蘖力中等,亩有效穗14.4万,粒型椭圆形,穗长27.0厘米,每穗平均着粒174.8粒,结实率79.7%,千粒重30.7克,谷粒杆黄色,颖尖浅黄色。品质测定:出糙率80.4%,整精米率56.2%,粒长7.2毫米,长宽比2.8,垩白粒率44%,垩白度10.1%,胶稠度7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7%、蛋白质含量8.2%。稻瘟病抗性鉴定:2008年叶瘟5、5、4、3级,颈瘟7、7、5、5级,2009年叶瘟4、7、7、4级,颈瘟5、5、7、5级。
(4)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四川省水稻中籼迟熟9组区试,平均亩产589.84公斤,比对照冈优725增产7.83%;2009年中籼迟熟4组续试,平均亩产547.80公斤,比对照冈优725增产6.06%。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68.82公斤,比对照冈优725增产6.97%,两年区试平均增产点率100%。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1.32公斤,比对照冈优725增产7.88%。
(5)栽培要点:①适时播种:3月底至4月上旬播种,秧龄40天左右; ②合理密植:栽双粒谷,亩栽1.2万穴左右;③肥水管理:氮、磷、钾配合施用; ④根据植保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稻瘟病。
(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平坝和丘陵地区。
12、冈优169
(1)选育单位:四川谷满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2)品种来源:用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不育系冈46A与四川长江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选育的恢复系长恢169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水稻组合。
(3) 特征特性:该品种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53.6天,比对照冈优725长1.6天。株高122.5厘米,叶耳、叶鞘紫色,剑叶直立,株型适中。分蘖力强,亩有效穗13.4万,穗长26.5厘米,每穗平均着粒189.6粒,结实率80.0%。谷粒杆黄色,柱头、颖尖紫色,千粒重29.3克。品质测定:出糙率80.4%,整精米率64.7%,粒长6.2毫米,长宽比2.2,垩白粒率46%,垩白度8.0%,胶稠度4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5.2%、蛋白质含量11.9%。稻瘟病抗性鉴定:2008年叶瘟4、4、2、2级,颈瘟5、3、3、5级,2010年叶瘟4、7、7、4级,颈瘟7、5、7、7级。
(4)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四川省水稻中籼迟熟3组区试,平均亩产564.45公斤,比对照冈优725增产3.13%;2010年中籼迟熟8组续试,平均亩产514.56公斤,比对照冈优725增产5.53%。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39.51公斤,比对照冈优725增产4.26%,两年区试平均增产点率89%。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8.48公斤,比对照冈优725增产4.28%。
(5) 栽培要点:①适时播种:3月中下旬播种,秧龄40~45天; ②合理密植:亩栽1.1~1.3万穴;③肥水管理:重底早追,氮、磷、钾肥合理搭配,本田前期浅水分蘖,中期够苗晒田,后期薄水或湿润灌溉至成熟; ④根据植保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稻瘟病。
(6) 适宜种植地区:四川平坝和丘陵地区。
二、玉 米
(一)普通玉米
1、仲玉1号
(1)选育单位:四川蜀龙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仲衍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2)品种来源:用自选自交系546-130作母本,与外引自交系21-ES作父本组配育成。
(3)特征特性:四川春播全生育期约119天。第一叶鞘颜色浅紫、尖端形状圆。株高约301.1cm,穗位高约119.5cm,全株叶片19-20片;叶片与茎杆角度中,茎“之”字程度无或极弱,叶鞘颜色绿。雄穗一级侧枝数目中,雄穗主轴与分枝的角度极大,雄穗侧枝姿态中度下弯,雄穗最高位侧枝以上主轴长度极长,雄穗颖片基部颜色绿,颖片除基部外颜色浅紫,花药颜色紫,花丝颜色浅紫。果穗形状圆筒型,穗长20--22cm,穗行数16行,行粒数39粒,千粒重307.0克;子粒类型中间型、顶端主要颜色黄、背面颜色桔黄,穗轴颖片颜色红,子粒排列形式直。子粒容重720g/L,粗蛋白质含量10.2%,粗脂肪4.3%,粗淀粉71.0%,赖氨酸含量0.28%。经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茎腐病,感小斑病、纹枯病,高感丝黑穗病。
(4) 产量表现:2009年省区试平均亩产520.69kg,较对照川单13增产21.2%,7试点均增产;2010年省区试平均亩产447.4kg,较对照川单13增产18.8%,9试点8点增产。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7.3kg,较对照增产19.3%。
(5)栽培要点:适宜春播,种植密度3000--3200株/亩,重施底肥,早施追肥,重施攻苞肥,以农家肥为主,注意氮、磷、钾的配合施用。
(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省平坝、丘陵地区。
2、金穗888
(1)选(引)育单位:河北省石家庄珏玉玉米研究所选育,四川省蜀玉科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引进。
(2)品种来源:系河北省石家庄珏玉玉米研究所用自选自交系2275作母本,与自交系X108作父本组配而成。
(3)特征特性:春播全生育期125天。第一叶鞘颜色深紫,第一叶尖端形状圆到匙形。株高248cm,穗位高88cm,成株叶片数21叶;叶片与茎杆角度中,茎“之”字程度弱,叶鞘颜色绿。雄穗一级侧枝数目多,雄穗主轴与分枝的角度大,雄穗侧枝姿态轻度下弯,雄穗最高位侧枝以上主轴长度长,雄穗颖片基部颜色绿,颖片除基部外颜色紫,花药颜色紫,花丝颜色紫。果穗形状圆锥型,穗长19.7cm,穗行数17行,行粒数41粒,千粒重356g,出籽率85%;子粒类型马齿型,子粒顶端主要颜色黄,子粒背面颜色桔红,穗轴颖片颜色红,子粒排列形式直。子粒容重740g/L,粗蛋白质9.5%,粗脂肪3.7%,粗淀粉76.6%,赖氨酸0.17%。经接种鉴定,中抗纹枯病、茎腐病,感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