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四川省农业厅行政审批公告——关于审定通过的22等58个四川省农作物品种的公告

  (4)产量表现:2009年参加凉山州区试,平均亩产621.5公斤,比对照川单15增产12.4%,增产点率100%;2010年区试平均亩产634.7公斤,比对照川单15增产14.1%,增产点率100%。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28.1公斤,比对照川单15增产13.2%,增产点率100%。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6.4公斤,比对照川单15增产18.5%,增产点率100%。
  (5)栽培要点:适宜春播,亩植4000株左右。育苗移栽应施足底肥,适施拔节肥,重施攻穗肥。
  (6)适宜种植地区: 四川省凉山州适宜区域。
  (二)糯玉米
  渝糯8号
  (1)选育单位:重庆市农业学院玉米研究所。
  (2)品种来源:系用自选自交系3388作母本,与自选自交系S181组配育成。
  (3)特征特性:渝糯8号为中早熟糯玉米品种,春播出苗至鲜穗采收88.1天,苗期长势强,幼苗叶色深绿色,叶鞘紫绿色,第一叶鞘颜色紫,第一叶尖端形状圆。成株叶片中宽,株型半紧凑,全株20片叶左右。株高244.2㎝,穗位111.1㎝。雄穗最低位侧枝以上主轴长28.9cm,最高位侧枝以上主轴长21.3cm,一级侧枝数13.2个,与主轴夹角中等,呈直线型姿态。雄穗小穗排列适中,颖片绿色,颖片基部绿色,花药颜色绿。雌穗花丝颜色绿。果穗形状中间型,穗长17.0㎝,穗粗4.92㎝,穗行数16.9,每行31.4粒,鲜籽粒千粒重287g,鲜穗出籽率59.28%。籽粒乳白色,糯质硬粒型。经2008年-2009年两年品质检测,渝糯8号籽粒总淀粉含量平均为66.27%,支链淀粉含量平均为99.6%。2008年参加四川省糯玉米区试,食用品质评分80.3分;2009年食用品质评分83.0分,两年平均食用品质评分81.65分。经接种鉴定,中抗纹枯病,感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
  (4)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四川省糯玉米区试,平均亩产鲜穗827.2kg,比对照渝糯7号增10.8%。 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鲜穗753.3kg,比对照渝糯7号增3.4%。两年平均亩产鲜穗790.3kg,比对照渝糯7号增7.1%。
  (5)栽培要点:① 隔离种植:可采用时间隔离、空间隔离或屏障隔离的方法,与普通玉米或其它玉米隔离种植,防止串粉影响品质。② 适时播种、育苗移栽:春播、秋播均可。春播时,当气温稳定12℃以上即可,秋播最迟须保证鲜穗采收期气温在18℃以上,保护地栽培可提早播种;采用盖膜育苗,培育壮苗,叶龄二叶一心时移栽,不栽老苗,做到苗齐、苗全、苗壮。③ 种植密度:亩植2800~3600株为宜。④ 合理施肥:有机肥与无机肥搭配施用,磷、钾肥基施,氮肥30%作底肥,70%在拔节孕穗期追施。⑤ 适时采收:鲜穗采收应在吐丝后22~25天进行,过早或过迟都难保证食用品质、商品品质,特别注意不能推迟收获。
  (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省平坝、丘陵地区。
  (三)青(贮)饲玉米
  科饲6号
  (1)选育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广西畜牧研究所、四川省金种燎原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品种来源:以自交系抗5815作母本,与自交系9009作父本组配育成。
  (3)特征特性:光敏感性强,全生育期130-150天。幼苗叶片细长形,第一叶鞘颜色紫。株型丛生,株高300-420cm,分蘖力强,一般具3-5个大蘖。叶长70-100cm,宽6-8cm,叶尖下垂,主茎叶片数约25片。雄穗一级侧枝10-14个,花药浅紫色,雄穗颖片除基部外颜色绿,部分雄穗着生于雌穗顶端。花丝颜色紫,雌穗长8-12cm,宽1.2-1.4cm,穗轴扁平、褐色,穗行数2行,互生于穗轴两侧,具有硬稃,雌穗数个至十数个簇生于叶腋内,籽粒灰白-浅黄色。粗蛋白质含量8.49%,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9.16%,酸性洗涤纤维含量19.07%。经接种鉴定,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纹枯病、茎腐病,感丝黑穗病。
  (4)产量表现: 2008年参加四川省青贮玉米区域试验,植株生物干产折合亩产变幅为975.50-2204.40公斤,平均产量为1451.39公斤,比对照雅玉青贮8号增产45.41%。2009年四川省青贮玉米生产试验,生物干产平均亩产1174.28公斤,比对照玉草2号亩增产105.95公斤,增幅9.67%,4点次均增产。
  (5)栽培要点:以春播为宜,种植密度3300株/亩左右,过密则抑制分蘖,易倒伏;该杂交种前期生长稍慢,拔节后生长迅速,应重点抓好苗期管理;抽雄后至全株含水量降至70%左右时适时早收,可保证青贮品质和避免黑粉病的发生。
  (6)适宜种植区域:四川省平坝、丘陵地区。

  三、马铃薯
  1、川芋802
  (1)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2)品种来源:以引进筛选出的国际马铃薯中心(CIP)高抗晚疫病、高抗退化、配合力强的材料387415.32作母本,390357.4作父本杂交,1990年进行实生苗培育,经多年筛选,2002~2005年进行品比实验,2006~2008年参加并通过省区试,2009年通过大区生产试验并进行示范,同时进行田间技术鉴定。
  (3)特征特性:中早熟鲜食型,生育期81天。植株生长势较强,株高55. 5厘米,单株主茎数3.1个。茎绿色,叶绿色略带浅紫色,花紫色,薯块扁圆型,黄皮黄肉,表皮光滑,芽眼中等。平均单株薯块重379.0克,大中薯率67.8%,淀粉含量16.5%;抗晚疫病,高抗轻花叶病毒病,高感卷叶病毒病。
  (4)产量表现:2007~2008年区试,鲜薯平均亩产1404公斤,比对照川芋56增产15%,2007年增产不显著,2008年增产极显著;两年14点增产,3点减产;2009年生产试验,5点平均亩产鲜薯1234公斤,比川芋56增产15%,大多数试点在不同年份表现出高产稳产。
  (5)栽培要点:密度:采用30~50克健康整薯作种,一般净作可亩植4000-6000株左右。肥水管理:多施有机肥,其它同生产上大面积一般栽培技术措施。
  (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省中低海拔地区的中浅山及平坝丘陵区排透水性好的地方种植。
  2、川凉薯6号
  (1)选育单位: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高山作物研究站,通江县明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2)品种来源: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高山作物研究站于2000年用Apat作母本, Schwalbe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获实生籽,2001年实生苗培育获实生薯, 并经多年的培育、筛选、鉴定, 2008年~2009年参加四川省马铃薯区域试验,2010年参加四川省马铃薯生产试验。
  (3)特征特性:中晚熟鲜食型,生育期79天左右。株型半直立,长势较强,分枝数中等。株高50~65厘米茎绿色,茎粗1.05~1.20厘米,主茎数3~4个。叶绿色,花白色,花冠大小中等,无重瓣,雄蕊5枚,黄色,天然结实性弱。薯块扁圆形,黄皮淡黄肉,芽眼数量少,深度浅。结薯集中,平均单株结薯10个左右,平均单株重430克,大中薯比例68%;粗淀粉16.5%、还原糖0.18%、粗蛋白1.79%、VC14.8毫克/100克;耐贮藏,抗晚疫病、癌肿病,高抗轻花叶病毒病和卷叶病毒病。
  (4)产量表现:2008~2009年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1572 公斤,比对照米拉增产19%,13点次增产,3点减产,大中薯率68%。2010年生产试验4点平均鲜薯亩产1895公斤,比米拉增产32%。
  (5)栽培要点:①种植地块要求:选择肥力较好、土质疏松的沙壤土为佳。②选种:最好选择50~75克健康种薯整薯播种;切薯播种,注意切刀消毒,切块35克以上,保证有2个壮芽,并用草木灰拌种,在播种前可用药剂处理种薯。③播种时间:大春马铃薯二半山区在1月下旬至2月中旬,高山区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播种。④密度:1米开厢,高厢双行错窝种植,亩植4000~4500株为宜。⑤施肥:施足底肥,遵循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一般亩施有机肥1500~2000公斤,马铃薯专用复合肥45~50公斤,有机肥、复合肥作底肥,氮肥以提苗为主,齐苗到现蕾期视苗情亩增施氮肥5~10 公斤。⑥ 田间管理:苗期~花期中耕除草及培土2~3次,田间无积水。
  (6)适宜种植地区:川西南山区,盆周山区,盆地丘陵区,川西平原区种植。

  四、大 豆
  1、南豆22
  (1)选育单位:南充市农业科学院
  (2)品种来源:用60Coγ射线辐射南冬抗032-4种子,经系统选育而成。
  (3)特征特性:区试夏播全生育期平均127.7天,比对照早熟11.7天;有限结荚习性;叶卵圆形,紫花,灰毛;种子椭圆形,种皮黄色,百粒重20.1 克;平均株高70.3 厘米,主茎节数14.3 个,株分枝4.6 个,株荚数59 个,株粒数94.5 粒,株粒重 17.3克,完全粒率92.0%;抗病性优于对照。经国家粮食局成都粮油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粗蛋白含量42.3%,粗脂肪含量18.4%。
  (4)产量表现:2008年区试平均亩产136.1公斤,比对照贡选1号增产41.6%(显著),5点均增产;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96.1公斤,比对照贡选1号增产10.6%(显著),4点增产,2点减产。两年平均亩产116.1公斤,比对照增产26.9%,增产点率82%。
  2010年在南充、茂县、武胜、乐山和西充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2.3公斤,比对照贡选1号增产26.5%。
  (5)栽培要点:①播种期:夏播于5月下旬至6月下旬;②密度:夏播净作亩植8000-10000株;③田间管理:重施底肥,看苗酌施提苗肥,增施花荚肥,苗期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和叶面害虫,花荚期注意防治豆荚螟及鼠害。
  (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省平坝、丘陵及低山区
  2、贡豆20
  (1)选育单位: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2)品种来源:以浙9723为母本,自育品系9823(来源于淮豆2号×爱和大荚豆)为父本杂交, 经系统选育而成。
  (3)特征特性:区试春播全生育期平均120天;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收敛;平均株高71.5厘米,有效分枝2.8个,主茎节数14.0个;叶片大,椭圆形,白花,棕毛;平均单株荚数29.3个,单株粒数60.9粒,单株粒重16.2克;荚黄褐色,每荚2.1粒;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褐色脐,百粒重27.5克;完全粒率92.3%;抗病性优于对照。经国家粮食局成都粮油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籽粒粗蛋白质含量42.5%,粗脂肪含量20.2%。
  (4)产量表现: 2008年区试平均亩产168.4kg,比对照南豆5号增产20.9%(极显著),5点增产1点减产;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136.1kg,比南豆5号增产12.8%(极显著),4点增产,2点减产。两年平均亩产152.3kg,比对照增产17.2%,增产点率75%。
  2010年在峨嵋、泸州、茂县、成都、自贡五个试点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9.5公斤,比对照南豆5号增产14.7%。
  (5)栽培要点:①播种期:春播于3月中下旬至4月中旬。②密度:1.3万株/亩。③田间管理:以腐熟有机肥混过磷酸钙30公斤/亩作底肥,苗期用清粪水或速效氮(每亩尿素5公斤)提苗,及时间苗、定苗,中耕除草,防治病虫、鼠害。黄熟及时收获。
  (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省平坝、丘陵及低山区。
  3、南豆21
  (1)选育单位:南充市农业科学院
  (2)品种来源:以南豆5号作母本,德阳六月黄作父本进行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
  (3)特征特性:区试春播全生育期平均113天;有限结荚习性;叶卵圆形,白花,灰毛;种子椭圆形,种皮黄色,百粒重22.6克;平均株高63.3厘米,主茎节数12.9个,株分枝2.3个,株荚数31.6个,株粒数61.8粒,株粒重14.1克;完全粒率93.8%;抗病性优于对照。经国家粮食局成都粮油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粗蛋白质含量46.2%,粗脂肪含量20.3%,属优质大豆品种。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