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建立健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辐射机制。各区县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辐射机制。通过优质教育资源设立分校、区域内优质资源托管相对薄弱学校、城乡学校结对考核、组建教育集团、教育合作体等多种形式,形成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辐射的良好局面。
(五)关注特殊群体需求
10.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权益。各区县要在推进郊区学校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公办学校招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比例,引导公办学校主动帮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融入城市。规范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入学,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权益。各区县要建立健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以招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为主民办小学的财务与资产管理、教师队伍管理、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安全卫生管理等规范管理。开展对这类学校的办学绩效评估,并根据这类学校的实际办学成本以及规范办学和办学绩效情况,逐步提高政府投入水平。
11.推进新一轮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市特殊教育信息通报系统,运行市特殊教育资源库,实现多部门间信息整合与共享。积极开展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工作,完善特殊教育学校课程体系,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水平,强化随班就读管理。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12.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义务教育就学保障体系。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课本与作业本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素质教育活动费、生活费等资助管理工作。
(六)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13.深化课程改革。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扎实推进“上海市提升中小学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提升区县和学校课程领导能力,提高课程对学生的适应性和课程实施的质量。各义务教育学校要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开足开齐各类课程,保证课程实施质量,提升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落实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学生实践和创新基地建设工程的有关工作。
14.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各义务教育学校要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把握教学基本要求,落实教学基本规范,加强备课、上课、作业等环节的一致性,做实教学环节。要主动研究学生,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努力使课程教学适合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改善师生关系。编制《上海市义务教育学校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南》,探索作业分层设计,提升义务教育学校作业品质。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小学推广“快乐活动日”,每周安排半天时间让小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并逐步向初中预备年级、初一年级拓展。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