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件2 电子信息产业2011年任务分解表
河南省装备制造产业2011年行动计划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二○一一年五月五日) 装备制造产业是我省确定的六个高成长性产业之一。根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2011年河南省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专项工作方案》,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围绕“龙头带动、基地支撑、高端突破”的发展思路,全省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50户重点企业,打造8条优势特色产业链,培育20个装备制造特色产业集群,壮大“两谷一基地”,建立产品优势突出、企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区域布局优化的装备制造产业体系。 二、工作目标 2011年全省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8000亿元,增长1800亿元。 三、重点工作 (一)培育20个装备制造特色产业集群。围绕洛阳动力谷,依托洛阳工业集聚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和伊洛产业集聚区,打造冶金矿山等大型成套装备、工程机械和现代农业装备产业链,支持大功率发动机、工程机械、现代农业动力装备、发电装备等高端装备产品的生产,2011年形成超700亿元产业集群。围绕中原电气谷,依托许昌、平顶山市,打造新型能源装备、输变电及智能电网装备产业链,支持直流输电及电力自动化、特高压变压器、风力发电成套设备、智能电网等高端产品的研发生产,2011年形成超600亿元产业集群。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依托南车洛阳机车有限公司、中铁隧道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和河南辉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打造工程机械及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研制生产大功率电力机车、列车控制系统与牵引传动系统、盾构机等,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达100亿元。 支持郑州煤矿机械、工程建筑机械、阀门等产业集群和新乡起重机械、振动机械等产业集群发展,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超过300和200亿元。加快建设南阳电机和石油钻采设备、安阳机床、煤矿机械和轻工机械,焦作工程机械、煤矿机械和铸锻件,开封空分装备和预应力制品,济源冶金矿山和铸锻件等特色产业集群,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超过100亿元。 (二)打造8条优势特色产业链。重点建设冶金矿山大型成套装备、工程机械及轨道交通装备、现代农业装备和输变电及智能电网装备4条优势产业链。依托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林州重机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郑州四维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卫华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重点建设高端矿山冶金装备制造项目、年产6200架高端液压支架等项目,打造冶金矿山大型成套装备产业链,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达800亿元;依托厦工机械(焦作)有限公司、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郑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中铁隧道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南车洛阳机车有限公司等企业,重点建设年产200辆城轨车辆和年产20台轮胎式动臂高空作业救援装备等项目,打造工程机械及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达800亿元。依托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河南豪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河南省力神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重点建设年产1500台重型农机具和年产5000台多功能复合式免耕精播机械等项目,打造现代农业装备产业链,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50亿元。依托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平高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重点建设特高压GIS(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装配生产线技术改造和中压成套电器产业化等重大装备项目,打造输变电及智能电网装备产业链,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800亿元。 着力打造石油化工装备、纺织食品专用装备、新型能源装备和新型环保装备4条特色产业链。依托开封空分集团有限公司、南阳二机石油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重点建设年产36台套深海钻机及修井机、大型空分及化工设备制造等项目,打造石油化工装备产业链,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亿元。依托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三门峡中天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重点建设年产22000台纺织机械、许昌烟草机械有限公司技术改造等项目,打造纺织食品专用装备产业链,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亿元。依托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南阳防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重点建设年产600台兆瓦级风电机组控制系统、年产480套3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及光伏发电系统集成等项目,打造新型能源装备产业链,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依托三门峡化工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重点建设年产100套超临界水氧化高浓度有机废水生产线、年产100台移动式建筑垃圾处理设备等项目,打造新型环保装备产业链,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50亿元。 (三)促进机械基础产业优化升级。着力提升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和机床功能部件的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实施安阳鑫盛机床股份有限公司12米数控螺纹磨床和9米数控丝杆旋风铣床,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型高效、高速、高刚度、大功率电主轴及驱动系统等项目,促进产业升级。重点提升精密轴承、高端磨具、仪表阀门和大型精密铸锻件制造水平,实行铸造、预应力制品、磨料磨具等行业准入,降低原材料消耗、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行业整体工艺技术水平和产业集中度。 (四)实施55个重点项目,壮大50户重点企业。2011年全省实施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产业转移等各类产业转型升级项目400个,新增投资1000亿元,其中省级抓好55个重点项目,总投资420亿元,年新增主营业务收入1023亿元。通过项目带动、自主创新、产业联盟、产业链建设和战略重组,推动50户重点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2011年7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 (五)承接产业转移。依托产业集聚(园)区和产业链现状,积极承接产业转移。2011年全省创建5个装备制造产业转移示范基地,重点建设洛阳国机重工园和格兰达数控装备产业园,许昌温州电气产业园和广晟科技产业园等产业转移示范项目,举办一次装备制造产业转移专题对接洽谈会,组织相关企业分赴北京、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市)开展产业转移专题对接活动,有针对性地承接产业转移。 (六)推进“两化”融合。围绕设计数字化、生产智能化、系统集成化、管理信息化、经营网络化,全面推进信息化与装备制造业融合。支持产业联盟建设共性技术信息服务平台,产业集聚(园)区建设产业信息服务平台,全面推进“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重点抓好南阳防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综合信息化管理系统、郑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两化”融合示范工程、郑州四维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柔性化生产等信息化技术应用项目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优化产业结构提升重点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成立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实施工作组,吸收相关部门参加,及时提出解决全局性、倾向性问题的政策措施建议。发展改革、国土资源、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要在项目、土地、资金等方面提供支持,环保部门要加强环评审查,工商、质监等部门在市场、质量等方面加强监督和管理。建立省、市、县三级产业发展联动机制,省级重点抓龙头、市级重点抓基地、县级重点抓特色,在产业布局、项目建设、集群集聚、链条完善、政策资金扶持等方面协调配合、共同推进。 (二)加大政策扶持,支持转型升级。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和统筹运用省专项资金,推动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二是认真落实国家有关企业研发费用税前扣除、关键零部件进口免税等优惠政策。 三是优先支持50户重点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加大对列入行动计划的装备制造业项目的扶持力度。 四是根据我省实际,制定预应力制品、磨料磨具等行业准入政策,配套制定国家支持农机工业、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和首台(套)设备发展的具体政策,研究制定并适时出台我省实施办法。 五是加大政府采购政策支持。按照财政部《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和订购管理办法》,完善装备制造产业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和订购政策。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凡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列入政府采购目录的产品和服务,在法律许可或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我省装备制造业企业产品和服务;企业产品和服务属于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和服务定点项目的,纳入协议供货和服务定点名单。 (三)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强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装备制造业企业和项目的信贷投入,增加出口信贷额度,支持装备产品出口。大力扶持和发展买方信贷。鼓励当地政府通过资本注入、风险补偿等多种方式支持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服务。优先支持装备制造业企业通过新发或增发股票、发行企业债券、引入风险投资等方式扩大融资规模。 (四)深化企业服务。把企业服务作为推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围绕企业服务长效化、制度化,继续完善企业服务直通车、三级重点服务企业、首席服务员等制度,健全政策导向、要素保障、市场开拓、融资服务、困难企业帮扶等长效服务机制,指导企业用足用好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对重点企业和列入计划的重点项目,相关部门要在立项审批、资金支持、土地审批、环评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保障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和生产要素供应。积极开展银企对接和产销对接活动,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继续清理和规范各类涉企收费,推进实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一费制”,加强在建重大项目和企业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减少和规范涉企审批,优化固化流程,提高行政效能,为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五)支持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支持装备制造企业加快发展产品设计服务、信息系统服务、现代物流配送、第三方检测技术服务、电子商务、咨询、会展等非核心业务外包模式。支持装备制造业企业进行产业链延伸,积极为用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促进装备制造业由单一生产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变。 (六)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和战略合作。加强同央企和国内外优势企业的战略合作,鼓励装备制造产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积极促进企业战略重组的指导意见》(豫政〔2010〕9号)规定,研究制定解决重组企业富余人员安置、资产划转、债务核定与处置、财税利益分配等措施,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和战略合作。 (七)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实施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十二五”人才规划,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多层次的适合装备制造业实际需要的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创造良好的人才工作环境。 附件:1.装备制造产业2011年重点项目表 2.装备制造产业重点企业名单 3.重点工作分工安排 附件1 装备制造产业2011年重点项目表 单位:亿元
|
|
法搜 CopyRight © 2008 www.fso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