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件2 装备制造产业重点企业名单 1.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 2.郑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3.河南太行全利(集团)有限公司 4.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 5.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 7.河南陆德筑机股份有限公司 8.南阳光辉机械厂 9.河南豪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10.三门峡中天实业有限公司 11.卫华集团有限公司 12.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3.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14.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15.南车洛阳机车有限公司 16.河南柴油机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17.南阳二机石油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18.安阳鑫盛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19.安阳锻压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20.安阳凯地电磁技术有限公司 21.中铁隧道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22.河南科隆集团 23.河南太行振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24.河南辉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5.河南恒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6.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27.河南鼎力杆塔股份有限公司 28.开封仪表有限公司 29.开封空分集团有限公司 30.南阳防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1.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32.许昌西继电梯有限公司 33.商城县开源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34.河南森源集团有限公司 35.焦作华飞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36.郑州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37.安阳振动器有限责任公司 38.中南钻石股份有限公司 39.南阳金冠电气有限公司 40.河南许昌阳光光电线缆有限公司 41.中原特钢股份有限公司 42.三门峡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43.平顶山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44.林州重机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45.濮阳市双发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46.河南二纺机股份有限公司 47.河南省力神机械有限公司 48.豫飞重工集团 49.河南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 附件3 重点工作分工安排
河南省食品工业2011年行动计划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二○一一年五月五日) 食品工业是我省确定的六个高成长性产业之一。根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2011年河南省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专项工作方案》,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打造万亿元产业为目标,以三个千亿元优势产业为支撑,以项目建设、技术改造、产业转移为抓手,通过龙头带动、基地支撑、高端突破,促进食品工业与现代物流业相融合,实现优质原料基地和加工制造一体化发展,提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功能食品比重,重点发展主食工业化产品、休闲食品、饮料、果蔬和乳制品等高成长行业,加快建设食品工业强省。 二、工作目标 2011年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达到8300亿元,其中面制品、肉制品、饮料三个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超800亿元。规模以上增加值占全省14%以上,总量稳居全国第二位。 三、重点工作 (一)夯实万亿元食品产业基础。实施“354”产业结构升级工程,巩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面制品、肉制品和速冻食品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做强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乳制品、饮料、休闲食品、果蔬、油脂五大新兴优势产业,积极发展调味品、淀粉制品、茶产品、食品添加剂四大高附加值产业。省级重点抓好52个重大项目,重点支持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000万只肉鸡屠宰加工项目和郑州双汇食品工业园项目、漯河太古可口可乐公司饮料项目、开封大用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肉鸡及熟食加工项目、中粮(郑州)产业园项目、百威英博公司新乡百万吨啤酒生产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发展乳品工业,加大对乳制品百亿元产业工程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乳制品产业集群优化布局和项目建设。 (二)做强面制品、肉制品、饮料三个千亿元优势产业。加快重点企业发展,支持以河南省正龙食品有限公司、郑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思念食品有限公司、河南省南街村(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郑州海嘉食品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面制品企业,以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华英禽业集团、河南永达食业集团、河南大用实业有限公司、科尔沁牛业南阳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肉制品企业,以郑州太古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北京汇源开封有限公司、郑州统一企业有限公司、乐天澳的利饮料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饮料企业,大力开发中高端产品,加强品牌建设,抢占国内外市场,巩固产业支撑地位。实施豫酒振兴工程,重点支持河南省宋河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宝丰酒业有限公司等豫酒六朵金花企业做大做强。 (三)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沿京广食品产业带。推动食品工业集群化发展,壮大漯河、郑州市两大食品工业基地的规模和实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品牌的企业,重点支持发展面制品、肉制品、速冻食品、乳制品、休闲食品、饮料等产业,形成国内外知名的食品产业经济带,力争产业带内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的60%以上。支持周口、商丘市建设粮食、油料、肉类、酒等精深加工基地,南阳、三门峡市建设绿色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基地。促进县域食品工业发展,培育10个国家级、20个省级食品工业强县。 (四)打造7个百亿元级特色产业集群。筛选确定食品工业规模较大的郑州马寨工业园区、汤阴县产业集聚区、鹤淇产业集聚区、浚县产业集聚区、漯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临颍县产业集聚区、遂平县产业集聚区等7个特色产业集群重点培育。按照垂直整合、错位发展的原则,引导各类食品工业项目重点向特色产业集群布局,力争7个特色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超100亿元。 (五)培育食品工业50强和20家全产业链企业集团。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强化服务,加强品牌建设,打造知名品牌,做大做强全省食品工业50强企业。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200亿元以上,占全省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的30%以上。支持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大用实业有限公司、河南华英禽业集团、河南省正龙食品有限公司、科迪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等20家大型企业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种养殖基地,以产业链为纽带,建设“市场---制造---种养殖”一体化的全产业链企业集团,2012年力争20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均超50亿元。 (六)承接食品产业转移。研究世界500强企业中食品企业转移布局,瞄准长三角都市化食品、珠三角饮料及调味品和福建沿海地区的休闲食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承接产业转移活动,积极引进国内知名企业投资建厂或开展品牌合作,力争世界500强企业中的食品企业在我省投资,开发生产中高端产品,加快食品工业国际化步伐。搭建产业转移平台,继续办好第九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 (七)开发中高端突破性创新产品。支持企业高端突破,开发精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抢占中高端市场。建立创新机制,鼓励产品创新,研究制定食品工业优秀创新产品评价标准和认定办法,认定、表彰100个能够代表产品升级方向、具有示范作用的中高端突破性创新产品。开展特产食品认定,鼓励特色化发展。 (八)组建10个行业技术中心。以解决重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为目的,推动产学研合作,实施联合攻关。依托重点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面制品、肉制品、速冻食品、休闲食品、饮料、果蔬、油脂、乳制品、茶产品、淀粉制品等领域组建10个行业技术中心和一批开放实验室及检测中心。 (九)加快现代食品物流体系建设。运用现代食品物流理念和信息技术,建设一批全国综合性和专业化食品物流中心。以冷链物流为重点,推动食品工业与现代物流业相融合。拓展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省外冷链物流网络,积极引进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建设铁路冷藏集装箱物流基地,壮大冷链物流产业规模。加强食品市场网络建设,大力发展连锁超市和电子商务。 (十)加强全国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试点省建设。以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地区为依托,点线面结合,全面加强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试点省建设。2011年进一步完善各单位工作联动机制,依据标准对先期90家肉类试点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验收评价,总结推广漯河市、鹤壁市和先进企业的经验,完善评价体系。2012年在全省食品工业领域逐步开展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提高我省食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优化产业结构提升重点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食品工业发展,成立食品工业发展实施工作组,具体负责行动计划的实施,省直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建立省、市、县三级产业发展联动机制,省级重点抓龙头、市级重点抓基地、县级重点抓特色,在产业布局、项目建设、集群集聚、链条完善、政策资金扶持等方面凝聚合力,协调联动,强力推进。 (二)加大财税扶持力度。统筹安排促进企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专项资金、企业自主创新等专项资金,支持重点食品企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用于自主创新、食品安全等支撑体系补助,创建知名品牌、食品强县以奖代补等。 (三)加强政策引导。出台进一步加快食品工业发展的意见及豫酒振兴纲要,制定食品工业优化升级目录,明确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技术和重点产品,引导社会资源投向,指导行业健康发展。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相关部门要在贯彻执行已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支持食品工业发展新的优惠政策。支持协会、学会等社团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健全行规行约,做好食品行业服务和自律工作。 (四)深化企业服务。把企业服务作为推进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围绕企业服务长效化、制度化,继续完善企业服务直通车、三级重点服务企业、首席服务员等制度,健全政策导向、要素保障、市场开拓、融资服务、困难企业帮扶等长效服务机制,指导企业用足用好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对食品工业50强企业和52个重点项目,相关部门要在立项审批、资金支持、土地审批、环评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保障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和生产要素供应。积极开展银企对接和产销对接活动,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继续清理和规范各类涉企收费,实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一费制”,加强在建重大项目和企业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减少和规范涉企审批,优化固化流程,提高行政效能,为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五)加快战略重组。通过政策、经济、市场等多种手段,引导各种要素向优势企业聚集,催生一批现代食品企业集团。积极推进优势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参股等方式,实现同类企业间、上下游企业间的战略重组。支持和鼓励重点企业以产权或品牌为纽带,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提高综合竞争力。鼓励按专业化分工进行精细化生产,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培育“小巨人”企业。 附件:1.食品工业2011年重点项目表 2.食品工业重点企业名单 3.食品工业20个全产业链企业集团名单 4.重点工作分工安排 附件1 食品工业2011年重点项目表 单位:亿元
|
|
法搜 CopyRight © 2008 www.fso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