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件2 轻工业重点企业名单 1.河南新飞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格力电器(郑州)公司 3.河南香雪海家电科技有限公司 4.河南科隆集团 5.新乡市龙腾制冷高科技有限公司 6.河南冰熊集团有限公司 7.河南屹林科技有限公司 8.河南兆邦电器有限公司 9.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10.河南省花城办公家具有限公司 11.美迪雅家具制造有限公司 12.兰考县三环华兰家具有限公司 13.河南明珠家具有限公司 14.新乡市大班家具实业有限公司 15.河南省雅宝家具有限公司 16.长葛市蓝健陶瓷有限公司 17.洛阳国邦陶瓷有限公司 18.河南洁达陶瓷有限公司 19.际华三五一五皮革皮鞋有限公司 20.河南鞋城皮革制品有限公司 21.郑州市双凤鞋业有限公司 22.焦作隆丰皮草企业有限公司 23.河南博奥皮业有限公司 24.沁阳市金牛皮业有限公司 25.新乡黑田明亮制革有限公司 26.河南三和皮革制品有限公司 27.河南省方圆皮革有限公司 28.新乡联贸皮革有限公司 29.商丘东阳皮革化工有限公司 30.河南省瑞光印务股份有限公司 31.金誉(河南)包装有限公司 32.河南金芒果印刷有限公司 33.郑州瑞特彩印有限公司 34.河南宇冰冷链设备有限公司 35.安阳嘉华塑业有限公司 36.河南博雅彩印有限公司 37.河南银金达彩印有限公司 38.南阳金牛彩印集团有限公司 39.郑州金秋彩色印务有限公司 40.焦作市卓立烫印材料有限公司 41.郑州新斗彩纸包装有限公司 42.安阳塑化股份有限公司 43.洛阳三虹化工有限公司 44.焦作市咏春塑胶有限公司 45.河南省江河纸业有限责任公司 46.新乡新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7.漯河银鸽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48.河南冠通塑胶材料有限公司 49.河南银丰有限公司 50.河南金龙精密铜管有限公司 附件3 重点工作分工安排
河南省建材工业2011年行动计划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二○一一年五月五日) 建材工业是我省确定的六个高成长性产业之一。根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2011年河南省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专项工作方案》,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积极推进建材工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目标,着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承接建筑陶瓷产业转移,加快集聚集群发展,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绿色建筑材料,通过技改提升水泥、耐火材料产业优势,努力提高平板玻璃、非金属矿产品精深加工率,促进我省建材工业由大变强。 二、工作目标 力争2011年全省建材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300亿元,增加1100亿元。 三、重点工作 (一)强力推动陶瓷产业快速发展。 1.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积极发挥我省区位、资源和市场优势,充分利用部省合作、省际协作机制,大力承接沿海发达地区陶瓷产业向我省转移。从2011年开始,每年组织一次中国陶瓷工业发展高层论坛和中国·郑州建筑卫生陶瓷及家居博览会,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知名陶瓷企业来豫投资建厂,力争2年内打造形成我国北方地区建筑陶瓷重要生产基地。 2.推进产业园区配套建设。重点推进安阳内黄、鹤壁山城产业园区建设,突出延伸物流配送、包装配件、商业服务等产业链条,积极推动建设煤制气站、产品研发中心、质量检测中心等基本配套设施,推进产业集聚、集约发展。 3.促进新建项目尽快投产。注重协调解决新建陶瓷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加快河南瑞兴堡新型建材有限公司、鹤壁金鸡山建材有限公司、安阳新明珠陶瓷有限公司、安阳顺城陶瓷有限公司等企业中高档陶瓷项目建设。力争2011年全省建筑陶瓷行业新增40条生产线,实现产能3.6亿平方米的发展目标。 4.重视提升卫陶产品质量。加大技改力度,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工艺水平,大力开发高中档卫生洁具。支持长葛远东陶瓷有限公司等企业中高档卫生陶瓷项目建设,引导许昌卫生陶瓷产业集群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力争2011年全省卫生陶瓷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二)大力推进新型建材集群发展。 1.优化新型墙体材料产业布局。发挥我省大型煤矿、电厂、煤化工企业比较多的优势,促进形成以大中城市为中心,以工业固体废弃物为主要资源,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产业格局。大力发展煤矸石、烧结多孔砖、蒸压粉煤灰砖、加气混凝土砖、复合轻质板等新型墙体材料。强化与北新建材集团等央企合作,支持新乡天丰高新科技创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建设,带动新乡市新型建材产业群快速发展。 2.打造装饰装修材料产业集群。依托沁北产业集聚区,发挥昊华宇航化工资源优势,强化与沿海下游企业合作,支持永威安防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建设,加快形成发展高分子化学建材的产业集群。 3.促进隔热保温材料产业集聚发展。依托信阳市上天梯非金属矿精深加工产业集聚区,发挥非金属矿资源优势,支持恒源矿业有限公司等新型节能保温建材产品项目建设,加强与国内外优秀企业合作,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强、产品附加值高的保温材料产业集群。 (三)积极推动水泥产业做大做强。 1.狠抓企业节能技改。大力推进2000吨/日及其以上水泥熟料生产线综合节能、粉磨节能、高效吸尘、余热发电等节能技改项目,力争尚未利用低温余热发电的生产线2011年全部启动配套建设。 2.推进产品结构优化。调整水泥品种结构,增加高铁轨道板水泥、抗辐射水泥、轻质早强等品种,发展高标号和特种水泥产品。重点支持汝州群利实业公司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板项目建设,延长水泥产业链,提高水泥产品附加值,力争2011年水泥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 3.推动企业战略重组。积极推动水泥行业战略重组,鼓励和支持天瑞集团水泥有限公司、河南同力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等省龙头骨干企业和中国联合水泥有限公司等央企,通过收购、参股、兼并、重组等方式,推动产业链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增强综合竞争力。 4.推进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垃圾和污泥工程建设。重点推进天瑞集团郑州水泥有限公司、同力集团洛阳黄河同力有限公司等水泥企业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切实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效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四)全面推进耐材产业技改提升。 1.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充分发挥耐火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先进耐火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作用,依托省耐火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铝粘土资源提纯、均化及综合利用等项目研究,突破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力争完成2-3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的创新成果。 2.大力发展先进耐材。加快洛阳利尔耐火材料有限公司、中钢集团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濮阳濮耐高温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高档新型耐火材料项目建设,扩大优质高端耐火材料在总量中的比例,力争达到35%以上。 3.积极优化产业布局。着眼改善生态环境、产生协同效应、形成规模经济,重点推进巩义市、新密市耐火材料工业园区项目建设,鼓励优势企业对产业关联度高的企业实行联合和兼并重组,集约发展高铝粘土耐火原料矿物深加工。 4.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利用国家和我省有关政策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淘汰一批污染大、消耗高、产品层次低的落后产能和落后企业;集中开展企业技术改造,推进产业装备升级,进一步降低耐火材料产品的能源消耗量。 (五)大力推进玻璃产业精深加工。 1.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加强与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合作,重点支持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整体搬迁改造,鼓励巩固技术优势,开展行业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带动发展优质浮法玻璃、超薄超厚超白玻璃、超薄电子基板玻璃以及节能玻璃。 2.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着眼新能源产业和建筑节能发展需要,重点推进安彩集团公司光伏太阳能玻璃和节能玻璃、河南思可达新型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太阳能封装玻璃等项目建设,力争全省玻璃精深加工率达到40%以上。 3.引导建立技术联盟。鼓励玻璃企业与建筑业、汽车产业、光伏发电与电子信息产业等相关领域企业建立产业创新技术联盟,研发共性技术及适应各领域需要的玻璃深加工产品,形成各领域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型技术创新机制。 (六)重点推进非金属矿产品向高端发展。 1.依托我省石材优势,大力推进内乡、泌阳、新郑(薛店)等石材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引导石材企业入园,大力承接福建等地先进石材企业转移,加快宝丰县宇隆集团建材有限公司等项目建设,着重发展高附加值的高档石板材。 2.依托耐火粘土、萤石、石墨、红柱石、蓝晶石、硅石等非金属矿物资源优势,重点支持河南西保冶材集团有限公司功能陶瓷、河南方周瓷业有限公司石英陶瓷坩埚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支撑军工、环保、新能源等产业发展的非金属矿高端产品。加强技改,优化布局,淘汰落后,积极整合,促进棕刚玉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力争2011年全省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优化产业结构提升重点产业工作领导小组要高度重视建材工业发展,积极推动本行动计划落实。全省各级工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做好建材行业的运行监测分析,及时提出解决重大问题的措施及建议;各级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国土资源、财政、科技、税务、金融等部门,要在项目建设、土地供应、资源供给、资金保障、科技创新、税费减免、信贷服务等方面提供支持和服务;各级环保部门要积极做好有关建材企业的环评审批工作;各级住房城乡建设、商务等部门要在建筑材料标准认定、建材下乡等方面加强服务协调;各级质监、工商等部门要在质量管理等有关方面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我省建材工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深化企业服务。把企业服务作为推进建材工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落实企业服务直通车、三级重点服务企业、首席服务员等制度,指导企业用足用好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各种难题。对重点企业和列入计划的重点项目,相关部门要在立项审批、资金支持、土地审批、环评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保障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和生产要素供应。积极开展银企对接和产销对接活动,满足企业融资需要,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减少和规范涉企审批,优化固化流程,提高行政效能,为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三)强化政策扶持。综合运用省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以补助、贴息等形式,支持重点建材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支持发展非金属矿物材料高端产品,支持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垃圾和污泥工程项目建设,支持综合利用工业固废生产新型墙体材料。落实企业承接产业转移奖励补助政策,省招商引资专项资金对产业集聚区成功引进符合规定的重大建材项目,根据实际资金到位情况给予奖励。 (四)拓宽融资渠道。积极组织金融机构与建材企业开展合作,为企业技术改造升级项目提供信贷支持。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有市场、有效益的中小建材企业的贷款规模,大力支持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建材企业提供担保服务。加强信贷资金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利用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等融资方式,优先支持有条件的大型建材企业通过合法方式筹措资金。支持大型建材企业上市融资,具备条件的企业要优先列为我省上市后备企业进行重点培育。 (五)注重资源保障。加强非金属矿山生产能力管理,对耐火粘土、萤石等重要矿产,实行保护性开采和总量限制,保证稀缺资源优质优用。合理规划资源开发,促进矿产资源优先向产业基地和重点企业配置。加大对短缺资源的地质勘探力度,增加资源储量。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境外资源开发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建立长期稳定的资源供应保障渠道。 (六)严格行业准入。严格贯彻执行水泥、平板玻璃、耐火粘土、萤石等行业准入,对生产企业执行准入条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定期公布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名单,并实行动态管理。提高建筑卫生陶瓷、石材等行业准入门槛,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产业园区,严禁引进低水平、高污染的项目和企业。加强对新型墙体材料企业的生产管理,促进其规范化、集约化发展。严格落实国家《水泥企业质量规程》,加强对水泥质量的监督与管理。 附件:1.建材工业2011年重点项目表 2.建材工业重点企业名单 3.重点工作分工安排 附件1 建材工业2011年重点项目表 单位:亿元
|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
相关文章 |
法搜 CopyRight © 2008 www.fso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