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构建“一核一圈三群”城镇体系框架
结合我省自然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和城镇发展条件,按照“空间集聚、组群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的原则,引导人口、产业向发展条件较好的区域相对集中。加快发展太原都市区和都市圈,培育壮大晋北、晋南、晋东南城镇群,构建“一核一圈三群”城镇体系框架,为太原城市群的形成奠定基础。
“一核”即由太原市区、晋中市区、清徐县城、阳曲县城构成的太原都市区,是全省城镇体系的核心,经济转型发展的增长极核。2015年都市区城镇人口达到400万人,2020年达到500万人。
“一圈”即太原都市圈,是以太原都市区为核心,太原盆地城镇密集区为主体,辐射阳泉、忻定原、离柳中城镇组群的都市圈。包括太原、晋中、吕梁、阳泉、忻州5市的30个县(市、区)。该区域是省域经济与社会事业最为发达的核心区域和最为重要的城镇密集地区。2015年,城镇人口达到830万人;2020年,城镇人口达到1000万人。
“三群”即以大同、朔州为核心的晋北城镇群,以临汾、侯马、运城为核心的晋南城镇群,以长治、晋城为核心的晋东南城镇群。三个城镇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省域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区域。
晋北城镇群,以大同盆地为主体,包括大同市、朔州市的10个县(区)。2015年,城镇人口达到240万人;2020年,城镇人口达到280万人。
晋南城镇群,以临汾、运城盆地为主体,包括运城市、临汾市的16个县(市、区)。2015年,城镇人口达到380万人;2020年,城镇人口达到460万人。
晋东南城镇群,以长治盆地和晋城中部地区为主体,包括长治市、晋城市的12个县(市、区)。2015年,城镇人口达到250万人;2020年,城镇人口达到290万人。
四、推进城镇化的路径
(一)加快构建太原都市圈。把太原都市圈构建作为全省推进城镇化的重中之重。以太原都市区为核心,太原盆地城镇密集区为主体,阳泉、忻定原、离柳中为外围组群,加快建设以高速公路和快速轨道交通为主的都市圈现代交通体系;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积极发展现代物流和服务业;合理组织旅游资源,完善旅游服务体系;统筹协调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加强生态建设,形成有机融合的交通圈、经济圈、旅游圈和生态圈。加强太原都市圈向北通过京原线与京津地区的联系,建设京昆大通道;依托青银综合通道强化向东与石家庄及山东半岛城市群、向西与陕北及西北地区的联系,提升都市圈的区域地位。“十二五”期间,都市圈城镇化率、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省和其他城镇群,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例明显提高,努力把太原都市圈打造成为具有全国意义的重点开发区域、中部崛起的重要核心区、全省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先行区和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