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鲁花10号
审定编号:鲁种审字第0084号。1988年审定。
育种单位:栖霞县种子站、李博士夼农科队
选育过程:从花17变异株中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熟疏枝直立大花生,生育期133天,比花17早熟1天。连续开花习性,生长势、整齐度好于对照花17,分枝较少,适于密植,抗枯萎病,品质好。省商检局化验,油酸、亚油酸比值1.58,含油率49.42%,蛋白质含量24.45%,17种氨基酸含量21.3%,果糖、葡萄糖4.12%,耐贮性强,营养丰富,具有香、脆、甜、酥等特点。
产量表现:1986-1987年参加省花生中熟组区域试验。两年26点次平均亩产荚果242.79公斤、籽仁173.17公斤,比对照花17分别增产5.44%、5.54%,其中1987年平均亩产荚果270.36公斤,籽仁191.08公斤,比对照花17增产7.59%和12.18%。
栽培要点:适宜二年三作春播或麦田套种。播种时注意合理密植。成熟后要及时收获,以保持种皮鲜艳。该品种对土壤地力、质地要求不严格,在肥沃的沙壤土地及良好的排灌条件下,可以发挥其较大的增产潜力。
适宜地区:烟台、临沂大花生出口地区,其它地区示范种植
22.花育16号
审定编号:鲁种审字第0265号。1999年审定。
育种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花生研究所
选育过程:以8223为母本,鲁花10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属普通型中熟大花生,生长势较强,整齐。生育期136天,株型直立,株高38厘米左右,侧枝长41.1厘米,叶片椭圆形,连续开花习性,总分枝8.1条,结果枝6.2条,结果集中,单株结果14.6个,单株生产力18.9克,百果重215.5克,百仁重96.3克,公斤果数645.2个,公斤仁数1349.8个,出米率73.6%。抗病性一般,抗旱性较强。脂肪含量47.4%,油酸/亚油酸比值0.97。
产量表现:在1996-1997年全省花生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荚果264.3公斤,籽仁194.5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12.6%和14.1%,均居第一位。199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322.2公斤,籽仁236.0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10.7%和13.20%。
适宜地区:在全省推广利用。
二.小花生品种(12个)
23.青花6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10028号
育种者:青岛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系白沙1016与99D1杂交后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属珍珠豆型小花生品种。荚果蚕茧形,网纹清晰,后室大于前室,果腰不明显,籽仁桃圆形,种皮浅粉红色,内种皮白色。区域试验结果:春播生育期121天,主茎高37厘米,侧枝长41厘米,总分枝9条;单株结果16个,单株生产力16.0克,百果重161克,百仁重67克,公斤果数753个,公斤仁数1682个,出米率75.4%;抗病性中等。2007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蛋白质含量22.3%,脂肪45.9%,油酸40.0%,亚油酸34.0%,O/L值1.2。2007年经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网斑病病情指数43.6,褐斑病病情指数17.3。
产量表现:在2007-2008年全省花生品种小粒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荚果299.4公斤、籽仁226.3公斤,分别比对照花育20号增产8.6%和11.9%;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326.0公斤、籽仁251.9公斤,分别比对照花育20号增产11.9%和14.7%。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9000-11000穴,每穴2粒;生长中后期注意防止植株徒长。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适宜地区: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播小花生品种种植利用。
24.花育34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10029号
育种者: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系R1-3-5与8816-12511杂交后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属普通型小花生品种。荚果普通形,网纹较浅,果腰浅,籽仁椭圆形,种皮浅粉红色,内种皮桔黄色。区域试验结果:春播生育期124天,主茎高45厘米,侧枝长49厘米,总分枝8条;单株结果18个,单株生产力15.9克,百果重139.9克,百仁重61克,公斤果数895个,公斤仁数1893个,出米率73.1%;抗病性中等。2007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蛋白质含量20.9%,脂肪47.8%,油酸48.8%,亚油酸30.4%,O/L值1.6。2007年经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网斑病病情指数38.1,褐斑病病情指数24.6。
产量表现:在2007-2008年全省花生品种小粒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荚果305.9公斤、籽仁224.5公斤,均比对照花育20号增产11.0%;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326.8公斤、籽仁244.9公斤,分别比对照花育20号增产12.2%和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