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畜禽生态健康养殖工程。推进国家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和省级畜禽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创建,积极组织指导规模养殖场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模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要求,全面落实规模养殖场登记备案管理制度,强化日常生产管理,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努力提高畜牧业标准化和生态化水平。在规模化养殖场或养殖小区,推广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和设施化处理技术,重点实施畜禽粪污能源化利用工程,使畜禽粪尿转化为农村清洁能源和有机肥。2011年力争建成2个国家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50%规模养殖场达到省级畜禽生态健康养殖标准;到2014年,建成10个国家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80%规模养殖场达到省级畜禽生态健康养殖标准。
4.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工程。加强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改善养殖设施条件,大力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加快良种繁育和水生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开展池塘循环水养殖试验示范,培育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示范场,促进现代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到2014年,建成池塘循环水养殖小区10个,创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5个。
5.生态林业绿化工程。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快以绿色通道、绿色屏障和绿色家园建设为重点的农村绿化步伐,积极实施生态公益林、生态绿化景观工程,不断优化树种,提高绿化水平,加快绿色淮安建设进程。2011年确保完成新造林5万亩,成片造林3万亩,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20万亩,完成森林抚育改造面积12万亩,创建省级绿化示范村40个。
6.农业投入品污染控制工程。严格控制农药、兽药、渔药和化肥使用,禁止使用国家明文规定的禁用药物,加快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兽药、农药新品种和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生物农药、生物有机肥料、非化学除草剂和可降解地膜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业投入品,减轻农业面源污染。2011年,计划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20万亩,商品有机肥推广面积15万亩,新建植保机防组织5个,全市乡级植保机防服务组织达93个,专业化防治服务机械超10000台,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面积50%以上,统防统治覆盖率70%以上。到2014年,测土配方施肥达540万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75%以上。
7.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进一步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生态环境质量监控和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建设,重点加强农产品农药、兽药残留定量定性分析能力和前处理能力建设,提高批量检测速度。加强县级农产品质量综合监测站建设,以开展农产品快速检测和生物检测为重点,加强农畜水产品质量安全定性速测能力和农产品及环境采样、农产品前处理等能力建设。初步形成市、县(区)产地、市场全覆盖的自我检测、监督检测和委托检测相结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测网络。
8.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程。按照“统一规划、整合资源、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总体要求,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步伐,大力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全市建成以市级大市场为中心,以县农产品特色专业批发市场为基础,建立大型批发交易区、质量检测系统、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电子结算系统、信息采集发布系统和冷链物流系统,布局合理、功能先进、有较强集散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