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山西省201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吕梁山、太行山、五台山、恒山、中条山、丰稔山、太岳山等山区及周围的黄土丘陵区、黄土台地区,降水量较为充沛,地貌类型复杂,地形高差大、地质构造发育,岩土体类型多,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

  晋西、晋西北、晋西南黄土丘陵区,大面积覆盖巨厚的黄土,受黄河及区域性河流下切影响,地形高差大,沟谷切割深,易发生黄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这些地区也是近几年地质灾害频发,造成伤亡人数最多的地区。

  阳泉、晋中、忻州、临汾、长治、晋城等碎屑岩大面积分布与出露的地区,由于岩体软硬相间,多在顺向坡及切坡地带发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

  上述地区中,除自身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隐患点众多,在降水条件下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外,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包括矿业活动、修路(铁路、公路)、建房、建厂切坡、砖厂取土切坡、各种工程活动的弃渣、弃土等,也进一步加剧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发生。同时,要加强各类灾害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

  (2)地面塌陷地质灾害易发区

  我省是矿业大省,由于长年开采,矿区内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隐患点较多。目前全省共有2971处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部为地下采空型地面塌陷。山西省地面塌陷主要分布于大同煤田、宁武煤田、河东煤田、太原西山煤田、霍西煤田、沁水煤田等六大煤田及恒山、五台山、吕梁山、太行山、中条山等铁矿、铜矿分布区。

  综合分析我省矿业活动规模与特点,以下矿区是2011年矿山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区:大同市左云县、朔州市怀仁县的大同矿区;朔州市平鲁区、山阴县的朔州矿区;忻州市宁武县、原平市的轩岗矿区;太原市娄烦县、古交市、万柏林区、晋源区的太原西山矿区、杏花岭区的太原东山矿区;阳泉市盂县、平定县、晋中市寿阳县的阳泉矿区;晋中市昔阳县、和顺县、左权县的地方煤矿区;长治市襄垣县、屯留县、长治县、潞城市的潞安矿区;晋城市高平市、沁水县、泽州县的晋城矿区;临汾市乡宁县、蒲县、洪洞矿区、霍州市的霍州矿区、汾西县的汾西矿区;晋中市灵石县、介休县、吕梁市孝义市的汾西矿区;吕梁市离石区、柳林县的离柳矿区及其他一些市营、县营煤矿区。预测由铁矿开采形成的地面塌陷比较分散,各铁矿分布区都有一些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相对集中的地面塌陷区主要分布于五台山区的繁峙县、代县、五台县,吕梁山区的娄烦县、岚县,塔儿山区的翼城县、襄汾县、浮山县,太行山区的左权县、黎城县、平顺县等地;由铜矿开采形成的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中条山区的垣曲县。另外,阳泉市、吕梁市孝义、柳林、离石等地分布的一些地下开采铝矾土矿、硫铁矿、耐火粘土矿的矿区,也可能发生地面塌陷地质灾害。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