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11年全省地质灾害预测预报
根据我省地质环境特征,地质灾害时空分布、发育特征、形成机理,以及省气象台2011年度气象预测类比分析,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较高,突发性地质灾害占比例较重。主要灾种是滑坡、崩塌、泥石流,其中滑坡所占比例较重。地质灾害主要诱发因素是:(1)降雨。发生时间主要分布在汛期(4月至9月),高峰时段集中在6月至8月;(2)人类工程活动。受降雨因素的影响较小,不受汛期时间等规律影响。
(一)主要区域预报:铜仁地区大部、黔北西北部、毕节地区中东部、六盘水市、黔西南自治州西北部和安顺市中西部等地为地质灾害多发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
(二)重点矿山预报:六盘水、毕节、遵义、黔西南等地煤矿区,贵阳、黔南等地磷矿区,遵义、铜仁等地汞矿区是矿山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域,特别是在采空区、矿区陡崖、固体废弃物堆积地带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可能较大;各类采石采砂形成的陡峻边坡地带较易发生崩塌和滑坡。
(三)重要交通干线预报:黔渝、贵昆、水柏、南昆、内六线贵州段等铁路,321、326、201等国道,遵崇、水黄、清黄、贵新、关兴、贵毕、三凯、凯麻、镇胜、贵遵等高级公路的斜坡地段以及在建高速公路及快速铁路工程区域,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
(四)重要工程预报:在建火电站、电煤基地新建矿山、在建水库(水电站)和已建水库(水电站)库区范围、集中开发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区内边坡和斜坡地段以及开挖、堆填区内,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
(五)旅游区预报:部分位于中西部地区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的旅游景点景区;陡峻山地内在建或即将进行建设的旅游景点,特别是沟谷口建有人工游泳池、钓鱼池及其他游乐设施的地方极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在以上预测预报范围以外亦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特别是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的区域。此外,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仅是受汛期降雨的诱发,而且在汛期前后也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应引起高度重视。
三、地质灾害防治主要措施
(一)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增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贯彻国务院《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贵州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和《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6-2015)》等相关规定。各地政府要落实地质灾害防治专项经费,并按照“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的原则,组织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专项规划、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应急预案等指导性文件。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认真落实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分管负责同志负具体责任的规定,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