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建设河南省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高效利用区域优势资源,创新发展模式,培育壮大生态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有机统一,形成生态循环、资源合理利用、生态效益显著的生态经济示范区。

第四节 发展目标



  经过五年奋斗,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区域竞争能力明显增强,富民强市迈出坚实步伐,经济社会全面繁荣,建设富强美好和谐新南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主要目标是: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一高一低”,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力争到2015年,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万元,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财政总收入达到226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2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00亿元,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突破120亿斤,成为中原经济区重要的区域增长极。

  ---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工业增加值达到166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达到960亿元,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服务业比重达到30%以上;形成8个销售收入超500亿产业、5个销售收入超300亿产业集聚区、20家销售收入超50亿的骨干企业,成为全省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光电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和重大装备制造基地。

  ---城乡建设呈现新面貌。城镇化率年均增长1.9个百分点,达到48%,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3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40万,新区建设完成投资250亿元左右,初步建成豫鄂陕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县域经济形成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和发展模式。南阳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54万人次,郑渝铁路、宁西铁路复线、运城至十堰铁路南阳段建成投运,所有县市干线公路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建成中部地区新的综合交通枢纽。

  ---生态文明形成新优势。完成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改造,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到0.85吨标准煤;县级以上污水处理厂全部实现污泥无害化处置;生态建设和保护取得重大进展,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41%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国家、省下达的指标范围内,成为河南省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政府职能转变、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创新迈出重大步伐,现代市场体系基本完善;外贸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商投资实现翻番。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就业渠道更畅通、就业岗位更丰富、就业服务更健全,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8600元、23900元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显著扩大、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大幅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到9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6%;社会更加安全稳定和谐。

  专栏2:南阳市“十二五”期间主要发展目标(略)

第五节 发展布局



  按照“优化中心、强化县域”的思路,实行中心城区和县域经济“两轮驱动”,实现“一极两轴三区”的发展格局。

  强化一极。坚持向心发展,增强中心城区的辐射力和首位度,打造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提升两轴。依托承东启西的宁西铁路、312国道及沪陕高速,连南接北的焦枝铁路、许南襄高速以及规划建设的郑渝铁路客运专线,构建两条十字交叉的经济隆起带,北进南出、东拓西扩,带动市域经济一体化跨越发展。

  统筹三区。加快构建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战略格局,以粮食主产区建设为重点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格局,以“两山两水”(伏牛山、桐柏山,鸭河口水库及白河流域、丹江口水库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走廊)为重点的生态安全功能区战略格局,坚持“三区”并重、统筹发展。

第二章 加快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切实把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促进加工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着力构建以战略新兴产业为先导、以战略支撑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发展活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以做大做强六大战略支撑产业、着力培育三大战略新兴产业为重点,实施“8521”产业振兴工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质量、品牌和标准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着力构建以重大产业基地、优势企业集团、特色产业集群为支撑的发展格局,打造现代工业体系,为实现我市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力争到2015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660亿元,年均增长13%。

  一、做大做强战略支撑产业

  重点发展油碱化工、装备制造、电力、冶金建材、纺织服装、食品等六大产业,充分发挥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整合生产力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着力扶持优势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争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培育具有核心竞争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带动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力争“十二五”期间,六大支撑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1.油碱化工业:依托中源化学,重点培育碱硝加工、二氧化碳综合利用生产全降解塑料、二氧化碳综合利用生产小苏打等产业链,重点围绕纯碱下游产品、元明粉下游产品,实施层硅酸钠、硝酸钠、亚硝酸钠、洗衣粉、工业洗涤剂、高档玻璃等精深产品开发。建设国家级碱硝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区。

  依托河南油田,重点发展蜡产品、油页岩加工。加快推进环保型橡胶填充油装置特种工程、蜡调合成型装置扩能工程、增长光亮油改造工程、食品蜡高压加氢精制工程、30万吨页岩油等项目建设。

  2.装备制造业:依托二机石油、南阳防爆等企业做大做强石油钻采设备制造、防爆电气、专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机电器四大产业链,努力拉长产业链条,强力推进产业升级、产品升级和技术升级,提高经济效益,在南阳建成国际国内知名的专业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和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研发生产基地。力争到2015年,培育形成3个以上产值超50亿元的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建成5个省级以上创新技术平台。

  ---石油钻采设备制造产业链。以南阳二机集团为龙头,重点发展石油钻机、石油套管、油管、钻杆等石油钻采产品,重点发展4000-7000米大型成套数字化橇装模块钻机、4000米以下轻便钻机、快速移运钻机、修井机及海洋钻修井装备、煤层气开采成套设备、油井测试设备等。
  ---防爆电气产业链。以南阳防爆电气研究所为技术支撑,以防爆集团为龙头,重点发展核级电机、大型专用防爆电机、防爆节能风机等产品。研发、制造高低压节能环保型防爆电机、矿用防爆发电机、防爆空调、防爆手机、防爆照明设备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和高端产品。

  ---专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群)。积极发展特色专用车辆和各类改装汽车,重点发展石油钻井车、石油修井车、淋浴车、箱式货车、运输挂车、电源车、管道抢险车、排涝抢险车、多功能房车、水泥泵车、水泥搅拌车、散装水泥车。加快推进沼气汽车的研制开发及应用试点工作。以专业化、大批量和行业争冠的发展理念,做大做强汽车零部件产业群,重点发展已有一定基础的汽车水泵、减振器、进排气管、后桥轴管、半轴、密封件、汽车门锁等产品。拓展生产领域,适时发展增压器、三元催化转换器及电动汽车电机、电池和控制系统等产品,提高轿车产品配套的比例。

  ---电机电器产业链。依托防爆集团、金冠公司、瑞发公司及天力公司等变压器产业群体,重点发展高效节能电机、燃气轮发电机、轻型发电机、新型风力发电机、高效及超高效节能电动机、新一代智能避雷器、特高压罐式避雷器、高低压开关柜、SF6气体绝缘互感器、配套变压器、三柱式卷铁芯干式变压器、20千伏级新电压等级变压器及其它机电产品,做大做强电机电器产业链。

  3.电力工业:充分利用我市的资源优势条件,实行火电、热电、核电、小水电、抽水蓄能电站、生物质能发电、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八电并举,扩大电力能源规模总量,不断优化电源结构,逐步建立多种发电方式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建设全国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

  ---优化发展煤电,建设大容量、高参数的火电和热电联产机组,利用宁西铁路运力在沿线建设路口电厂,建设宛西电厂和华能豫南大型火电项目;加快实施城市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进一步提高热电联产的比重,建设白河南热电厂和邓州热电厂项目;加强洁净煤发电技术的应用,积极推广应用大型循环流化床机组,建设鸭电三期工程项目。

  ---积极发展以核电为重点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坚持高效清洁发展,加快转变电力发展方式,推动核电、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新兴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清洁能源发电的比重。

  4.冶金建材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加快资源整合和技术创新,延伸钢铁、有色、建材产业链条,推进冶金建材业结构调整和战略重组。着力打造以龙成集团为龙头的特厚板等特钢生产基地;以淅川铝业集团为龙头的电解铝、冷轧铝板带和宽幅铝箔生产基地;以西峡冶金辅料制造群体为依托的新型冶金辅料研发生产基地;以唐河时代矿业公司为龙头的铜镍矿资源开发利用基地;以桐柏金银等贵金属冶炼、深加工产业为龙头的金银制品生产基地。以中联南阳分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新型建材、促进全市建材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5.纺织服装工业:支持新纺集团、南纺集团、邓州雪阳集团、镇平华新集团等重点企业加快发展。提高清梳联、精梳机、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拥有量,积极推行紧密纺、自动气流纺、涡流纺等新型纺纱设备,逐步引进国外先进的染整设备、工艺和服装生产线。大力发展衣着用纺织品、家用纺织品、工艺地毯和产业用纺织品,努力把南阳建设成为河南省纺织生产基地、高档服装面料生产基地、高档家纺生产基地、工艺地毯生产基地、品牌服装加工基地和区域性纺织品交易中心。

  6.食品工业:依托南阳三色鸽、南阳娃哈哈、河南龙大牧原、科尔沁、河南三源等企业重点发展面制品、肉制品和食用油、果蔬、菌类加工、乳制品产业链,努力建设南阳食品城。

  ---抓好小麦、玉米、大豆和薯类深加工与综合利用,做大做强面制品加工业。逐步形成小麦-专用粉-面制品精深加工的产业链,大力发展专用粉及各类干湿面、速冻食品、方便食品三个重点,把南阳市建成河南省重点面制品加工生产基地。

  ---加强畜禽养殖基地建设,建立较为完善的肉类加工体系。按照畜禽-屠宰加工-肉制品精深加工产品链,重点发展冷鲜肉、分割肉和熟肉制品等三大类主导产品,逐步形成规模大、加工精、名牌多的肉制品生产基地。

  ---发挥资源优势,培育发展食用植物油加工业、果蔬加工业、食品酿造及乳制品业。利用花生、油菜、大豆、芝麻等油料资源优势,培育和引进果蔬加工企业,重点发展食用油、精炼油、专用油及浓缩果汁、复合汁、果汁饮料、果酒、菜汁、低温脱水蔬菜等。乳制品业继续大幅度提高鲜奶加工量,扩大液体奶生产,重点发展巴氏杀菌乳、发酵乳、灭菌乳、功能乳等液体乳制品。食品酿造业重点发展啤酒、调味品、白酒酿造等。

  专栏3:
战略支撑产业做大做强工程

  油碱化工业:加快发展中源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层状硅酸钠、五水偏硅酸钠、无水偏硅酸钠、超细硅酸铝、硅酸锂、碳酸钡硅酸钾等精细化工产业的生产基地项目、河南天冠企业集团年产4万吨丁醇、20万吨生物乙烯等127个项目的建设,促进我市油碱化工产业的发展。

  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南阳防爆集团年产1200万KW防爆电机及高、低压超高效电机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南阳二机石油装备大型数字化钻机及钻机配套建设项目、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0万台专用车的生产线、河南红宇集团专用车辆、南阳金冠电气5000台超高压光电互感器产业化、西泵公司年产1000万只汽车水泵、1000万只排气歧管、南阳淅减公司50万支高速列车减振器及城市轨道地铁减振器项目等276个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项目。

  电力工业:开工建设天池抽水蓄能电站、鸭电三期、白河南热电、宛西电厂、邓州热电、生物质能发电、风力发电等重大项目。

  冶金建材业:加快推进河南龙成集团有限公司特钢装备大型化技术升级改造、年产50万吨钢结构、120万吨水渣细粉、100万台套各类汽车卫星导航仪、300万吨铁精粉、10万吨切割配送项目、淅川铝业集团5万吨超薄宽幅铝精箔、10万吨幕墙板及喷涂板、石煤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项目等134个冶金建材产业项目的建设。

  纺织服装工业:加快新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20万锭混纺纱,年产混纺纱3万吨纺织项目、高档服装面料生产线等112个项目的如期开工建设,促进我市纺织产业的发展。

  食品工业:加快河南龙大牧原食品有限公司年屠宰250万头生猪、年加工肉类30万吨、猪肉熟制品50万吨项目、张仲景大厨房公司建成年产2亿瓶香菇酱生产线、河南三源40万吨食用油等196个项目的开工及建设,促进我市食品产业的发展。

  二、强力培育战略新兴产业

  抓住国家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机遇,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重点培育新能源、光电、新材料三大战略新兴产业,努力提高三大战略新兴产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培育形成新型支柱产业奠定基础。

  1.新能源产业:依托河南天冠、河南迅天宇等龙头企业,坚持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国家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为载体,着力培育生物质能源、太阳能光伏、新能源装备三大产业链,力争用5-10年时间,将南阳打造成国内知名的新能源研发制造基地。一是生物质能源产业链。围绕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重点发展燃料乙醇、纤维乙醇、生物柴油。重点开发以红薯、木薯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新工艺、新技术,加快建设利用纤维质原料制取燃料乙醇的产业化示范项目。二是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培育形成包括硅矿石开采、金属硅、物理法多晶硅、多晶硅片、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件、太阳能电站等多晶硅太阳能光伏和高聚光镜面菲涅尔透镜等光学聚光元件、太阳光追踪器等高倍聚光太阳能电池产业链。三是新能源装备产业链。发展壮大大型成套装备,提高专业化配套水平,在纤维乙醇标准模块、太阳能聚光光伏装备、多晶硅光伏装备、核电装备、风电装备等领域,形成一批新的优势产品。

  2.光电产业:依托中光学、乐凯华光、社旗森霸等骨干企业的技术优势,以国家光电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为载体,加强与富士康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加快推进数字投影系统、光学镜头、数码相机、光学镀膜、光电设备信息记录材料产业化,着力培育光电显示、光电信息记录材料、半导体照明三大产业链,将南阳建设成为集科研、生产为一体,技术创新能力强、产业集聚度高、特色鲜明的光电产业基地。一是光电显示产业链。以中光学、首控光电为龙头,提高光学冷加工、光学组件、光学元器件、光学薄膜、光源、主板、机壳、面板等产品集聚配套能力,逐步建立从光学引擎等部件到高清晰数字微显电视产品(MD)、投影电视、投影机、大屏幕拼接墙、数码相机等整机产品的产业链,打造世界级光学冷加工基地、国内最大的光机生产基地和国内最大的光学显示终端制造基地。二是光电信息记录材料产业链。依托乐凯华光公司,继续扩大胶印版材产销规模、推广计算机直接制版(CTP)输出系统,尽快实现柔性树脂版和印刷线路板(PCB)胶片、低碳包装印刷产业化。三是半导体照明产业链。依托南阳森霸等光电企业,加快LED半导体照明产品的研发生产,大力培育终端应用产品生产企业,积极发展家用灯、宾馆灯、装饰灯、公共路灯、工矿灯及特种灯等产品,扩大产业规模。

  3.新材料产业:依托中南金刚石、河南天冠、中源化学、西保集团等骨干企业,着力培育超硬材料、二氧化碳全降解塑料、功能性冶金保护材料三大产业链,加快扩大产业规模。一是超硬材料,发挥中南公司人造金刚石的技术优势,实施企业研发中心及大颗粒高品级工业钻石、宝石级钻石、金刚石聚晶复合片、金刚石刀具等项目建设,延伸人造金刚石产业链条;二是二氧化碳全降解塑料,利用天冠集团、中源化学乙醇生产过程副产物二氧化碳在一定工艺条件下与环氧丙烷聚合生产聚碳酸亚丙酯树脂(俗称二氧化碳全降解塑料)的有利条件和掌握的多项关键技术,抓紧建设年产65万吨二氧化碳全降解塑料高技术产业化项目。三是功能性冶金保护材料,以宝钢、武钢、鞍钢、马钢等市场所用专用冶金保护材料使用为基础,紧跟钢厂发展,重点发展专用型、环保型功能性冶金保护材料。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