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拓宽政务公开载体
(五)依托办税服务厅公开。开展标准化办税服务厅建设试点工作,逐步统一规范办税规程和流程,完善办税服务厅功能,方便纳税人查询涉税资料,统一涉税受理、审理、审批内容、时限、程序等。推进涉税事项“同城通办”,推进与国税部门服务资源整合和信息资源共享,探索共享实体办税服务厅、共建网上办税服务厅、共驻政务大厅、相互委托代征等多种形式的联合办税。完善限时办结制、延时服务制、预约办税制、窗口工作责任制、业务骨干带班制、行政领导抽查制等制度,发挥办税服务厅政务公开主渠道作用。
(六)依托互联网站公开。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纳税人为宗旨,积极推进地税网站建设,向社会公众和广大纳税人提供快捷、高效的涉税咨询和服务。对照总局《税务网站内容与界面规范(试行)》要求,对门户网站重新规划,完成网站标识、栏目、设计等方面的改版升级工作,及时更新维护公开内容。设置网上办税便民功能,方便纳税人办理网上申报、发票真伪查询、纳税咨询和行政审批办理情况查询等。加强系统网站站群建设管理,提高政务公开合力。
(七)依托“12366”纳税服务热线公开。“12366”纳税服务热线是税务部门接受咨询、公开法规政策和办税程序的重要载体。推进全省统一12366纳税服务热线平台建设,完善咨询热点问题定期收集和报送制度,完善自动语音查询、人工接听、投诉举报、短信发送等功能,减少咨询环节,提高热线服务水平,将热线建设成为政务公开的直通车。
(八)依托征纳互动公开。继续邀请省局领导通过带队参加省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省电台行风热线直播、《新安晚报》“厅长零距离”热线、中安在线“厅局长对话网民”、税企座谈会等活动,介绍与广大纳税人以及百姓生活最为密切的涉税政策和规定,解答涉税咨询提问,征求政务公开工作意见和建议。对全省1042户重点企业和皖江示范区外来投资企业,实行“一对一”联络服务制度,送政策上门。举办专题辅导班,有针对性地进行税收政策辅导和解读。认真落实“网络问政”相关要求,加强与中安在线的联络沟通和系统上下的跟踪落实,形成限时回复、及时答复、定时研复的网络留言落实机制。
三、深化政务公开内涵
(九)全面推进行政决策公开。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信息公开条例要求,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着力建立健全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的决策机制。充分吸取基层意见和建议,逐步扩大行政决策公开的领域和范围,落实“三重一大”决策程序和集体决策制度,增强公共决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严格执行重大涉税事项集体审理制度,确保执法公开、公正与公平。大力推进网络问政,加强与中安在线的联络沟通和系统上下的跟踪落实,形成限时回复、及时答复、定时研复的网络留言落实机制,及时回应社会各界对税收工作的关切。建立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风险评估机制,实现决策权与决策责任的统一,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配套制度和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