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扩大组织机构代码的应用,加快企业信用标准建设,支撑企业信用体系系统建设。
20、围绕民生保障,比照世界城市的标准,修订商业、服务业服务质量标准。研究服务业标准体系。
(六)积极推进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
21、加快推进动漫游戏、新媒体、出版、文化娱乐、演艺等标准化建设,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化和规范化发展,有效支撑首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继续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进程。
(七)大力发展城市管理和建设标准化,促进首都向世界城市迈进
22、推进城市管理标准化,适应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需要。完成东城区城市管理标准化国家试点。继续推进三网融合标准制定。加强网格化地方标准的实施,提高网格化管理水平。
23、参考国际先进标准的要求,研究制定本市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抓好以加强结构和质量安全为重点的标准制修订以及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和监理工作中的标准贯彻实施。研究制定装配式剪力墙住宅体系设计、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验收等标准,推动住宅产业化工作的向前发展,促进节能减排、绿色安全施工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出台文物修缮地方标准,促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抓好房屋修缮标准的实施,支持棚户区改造和中心城区危旧房屋保护性修缮。
24、出台人行过街天桥及地下通道无障碍设施设计要求,支持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着力改善城市居民和农村地区的居住环境和质量。
25、支持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标准的研究。研究建立我市以公共机构为重点的节能标准体系。试点推行建筑能效标识,研究建筑节能评估、能效评价等标准。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施工、验收标准,实施城镇住宅、农民住宅节能改造。围绕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客观需求,加快各行业用水定额标准制修订和评价规范工作,进一步加强节水工作,强化用水管理,实现资源型严重缺水大都市可持续发展。
26、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有效控制各类污染物排放,研究制修订更加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和固体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环境噪声、振动控制和放射性、电磁污染防治标准。按照实施国家第五阶段排放标准整体工作进度要求,开展实施机动车国V排放标准的油品质量试验等可行性研究,研究制定相应的《车用汽油》和《车用柴油》标准。
27、围绕舒缓北京交通压力,加快推进机械式停车场(库)建设等10余项交通地方标准的编制研究工作,制定综合交通枢纽智能化建设技术规范,推动提高交通枢纽的运行能力和管理水平。强化交通标准实施的监督,组织完成《公共交通客运标志》、《停车诱导系统技术要求》等25项交通地方标准实施情况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