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加强协调管理,做好数据汇总上报工作
在普查数据汇总上报期间,市普查办密切注意加强市级各专业调查组与县区普查办的联系沟通,严格遵循仔细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要求各级普查工作人员坚决克服普查工作后期可能出现的倦怠、松懈情绪,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本着对工作负责,对全市经济家底数据负责的态度,扎实做好各级普查汇总数据的审核、改错、汇总、上报及上下级数据对接工作。并将经济普查得出的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品销售总额、建筑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等重点经济指标的初步汇总测算结果与现有年快报数做好分析比较,有疑问的及时查清核准,找出原因,确保最终上报的普查数据质量符合普查工作要求,确保全市及县区普查数据汇总顺利进行。
到目前为止,我市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已圆满完成了现场登记、报表收报审核录入、查遗补漏、登记复核、数据联审、质量验收、汇总上报等各项工作,并通过了自治区普查办质量的验收。目前正在等国家及自治区普查办对我市上报的普查数据进行最终审核反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数据质量审核监控工作难度大。由于经济普查涉及各行各业,而普查报表的专业性又很强,基层普查员较难把握,指标评估难度较大。同时,受小规模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影响,导致三下企业的数据质量审核工作难度明显加大,小型企业的报表质量全面监控到位的压力较大。
2、县区人员不足,普查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如我市单位数最多的青秀区普查清查单位个数多达8700多个,加上查遗补漏及后期新增的总单位数近万余,而西乡塘区也有4000多个单位,横县3000多个。面对众多单位,以及严格的普查质量控制规定,市、县普查办人员疲惫不堪。
3、宣传力度仍然不够。主要表现在部分地区、部分单位的宣传效果不显著,仍有部分普查对象没能充分理解普查的目的和意义,对普查工作配合度不够高。特别是中小型企业调查对象心存疑虑的情况较普遍,配合积极性不够高,使调查资料的真实性受到一定影响,也使数据审核难度进一步增加。
4、基层普查经费紧张。部分县区、乡镇因地方财力所限,本级能支持的普查经费有限,导致县及县以下普查工作经费普遍较紧张,普查开展所需要的各项经费筹措十分困难。尤其是在乡镇一级,可以说是基本拿不出什么经费投入普查工作,影响了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5、条条管理的部门协调工作难度较大。由于普查工作涉及的部门众多,行业广泛,而部分条条管理部门受管理方式与工作思维模式影响,对普查工作的要求不甚理解,导致协调推进难度较大。如租用部队场地进行经营活动的单位普查工作,就出现了较难协调的情况。此外,区域界定不清,责任不清的场地,也出现无人普查的情况。如火车站前面的地下商场,地面上属西乡塘区管,地下是兴宁区收税,在普查时,就成了“无人管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