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积极推进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依法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改革学校用人制度,继续实行教师全员聘任制,全面推行教师竞聘上岗。加强教师的合理流动,建立区域内教师定期交流制度,鼓励优秀教师向乡镇学校和薄弱学校流动。积极整合教育研究和教师培训资源,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教育研究和教师培训体系。
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建设。3年内所有县区教师进修学校全部达到省级标准,2015年前建成3所省级示范校。完善以专任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的进修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教育队伍。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创建一批在教师教育专业自主发展和学习型组织建设等方面起引领、示范、带头作用的省级示范校。到2015年,省级示范校达到100所、国家级示范校达到5所。
实施教师学历提高工程,到2015年全市小学、幼儿园、初中在职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全部达到100%,其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专科学历达到80%,本科学历达到50%;初中、高中教师全部实现本科化,其中初中教师研究生学历占到5%、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占到10%以上。在强化学历提高的同时,大力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对农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实行“订单式”培养培训,2013年前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幼儿园教师完成一轮全员培训。
加大名师和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普通中小学健全和完善首席教师制度,广泛设立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的传帮带作用。2015年前力争培养50名在全省、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型”校长,培养特级教师80名、省级学科带头人和省级名师70名、市级名师300名;培养市级骨干教师3000名、骨干班主任2400名,基本实现以市级骨干教师为主体、学科齐全、分布合理、业务精湛的名师梯队。职业院校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每年定期培训市级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的培训,提升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素质。到2015年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40%、高等职业学校达到50%。
(三)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办学条件
推进幼儿园规范化建设。支持办好现有的城乡幼儿园;重点支持农村充分利用中小学富余校舍和社会资源,改扩建或新建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幼儿园;建设和改造城市区、县城、乡镇的公办幼儿园。到2015年,全市改扩建、新建150所城市区、县城、乡镇规范化幼儿园,村级幼儿园均建成合格幼儿园。
推进普通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以城镇学校为重点,新建、改扩建一批优质中小学,逐步使全市中小学校生均占地面积、生均校舍面积、学校场地面积等指标达到国家标准。2015年前,力争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基本实现标准化。
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严格执行国家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不断完善与专业设置相匹配、满足教学要求的实训基地和实验、实习设施设备,进一步加快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步伐,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发展能力。
推进高等院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策、经费支持力度,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强化和完善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高校办学条件。在加大市属高校基本建设投入的同时,每年安排不低于500万元专项补助资金用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提升工程。到2015年,市属高校办学条件达到国家基本办学标准。
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按照全市《校舍安全工程三年规划》,2012年前,对仍在使用的D级危房,处于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易发地区需迁移避险的校舍,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急需加固改造的C级危房以及建设年代较早、建设时无抗震设防要求、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加固改造,实现城乡中小学校舍安全达标。2015年全市所有学校校舍达到国家要求的安全抗震设防标准,使学校成为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