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形势新变化,顺应人民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为支撑,继续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强力推进新型工业、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建设交通枢纽和生态旅游城市,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原则
以新型工业化主导,以城乡一体化跟进。坚持大力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大力发展房地产、旅游和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坚持加快贫困地区发展;坚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实行产业倾斜政策,保障高效投资;建立“偿贷基金”制度,保障发展资金。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发展能力,着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建设美好家园和生态屏障,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一是优先发展新型工业。坚持跨越发展,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把推进新型工业化置于首位,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城乡一体化,以城乡一体化繁荣第三产业。紧紧抓住东部产业梯度转移机遇,强力打造“3个千亿元产值工业区”和“六大基地”,实现产业升级,实力增强。大力发展“引入经济”和“内生经济”,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建设高新技术产业新区,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协调发展,实施以工促农,强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推行“企业+基地+农户+高端市场”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实施土地集约化经营。积极开发整理荒山荒滩荒沙,加快推进高效节水农业,在“三荒地”上实施节水灌溉,发展设施农业,进行生态建设,进一步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空间。着力打造沙漠有机蔬菜基地、有机硒砂瓜生产基地、枸杞绿色生产基地、脱毒马铃薯种植基地。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大力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发展清真牛羊肉产业,扩大农副产品深加工规模,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整合旅游资源,优化旅游结构,建成中国旅游目的地城市。繁荣房地产业,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产业,活跃城市商贸物流和住宿餐饮业,加快发展会展、创意、设计、咨询、金融、信息、动漫等现代服务业。
四是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坚持统筹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强力推进城乡一体化。集中精力抓好统筹城乡发展,把小城镇逐步培育成为城镇化的主阵地,以城镇化模式建设新农村。通过推进小城镇发展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五是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着力改善环境,强力推进生态建设,把中卫建成沿黄城市带中最具特色美的城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
六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全面发展,着力提高人口素质,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民族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成中卫市职业技术学院,着重培养熟练型人才和创业人才,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挥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七是加快发展科技事业。加快科技进步,提升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抓好硒砂瓜、沙漠日光温室等农业特色产业的提质增效;广泛开展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生产。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抓好农村信息化网络建设,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八是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层次引领、整体开发的方针,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重要人才工程为抓手,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撑。
九是切实创新发展环境。坚持创新发展,激活发展潜力;坚持和谐发展,力促富民强市;坚持依法行政,强力推进效能建设。着力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加强对外合作和交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水平。
第三章 发展目标
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结构逐步得到调整优化,产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全面加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全面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一、“十二五”时期主要目标
(一)经济增长目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0亿元,年均增长14.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000元,年均增长14.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6.8亿元,年均增长1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五年累计达到1774亿元,年均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8亿元,年均增长16%。
(二)结构调整目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3:51.4:34.3。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例调整为:40:35:25。城镇集聚功能不断增强,城镇化率提高到50%。优势特色农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
(三)改善民生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600元,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00元,年均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不断下降。城乡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实现应保尽保。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生态移民取得显著成效,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8‰以内,人口总量控制在125万人(不含机械增长人口)。
(四)生态环境目标。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7.5%,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取得新进展。
二、2020年远景目标
到2020年,战略性主导产业、优势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经济总量明显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8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9500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58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1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500元。城镇化进程取得重大进展,城镇化率达到55%,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人口总量控制在132万人(不含机械增长人口)。建成经济繁荣、生态优美、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的新中卫,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第四章 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