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业投资偏低,经济增长后劲不足。一是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较低。2008年,我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6.53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25.07%,与全省的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4.99%相比,差距较大。二是地方工业新上项目,尤其是有一定规模的项目少,发展后劲不足。2008年全市新建投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有30家,企业规模较小。在新上项目中,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不多,大多是粗加工、劳动密集型项目,缺乏大项目的拉动,制约了全市工业生产的增长。
(四)困扰中小企业的问题仍然突出。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我市中小企业受牵连,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一是生产资金短缺,融资困难问题未真正解决。目前银行直接融资仍然偏向国有大中型企业,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仍未有效解决贷款难的问题,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和手段严重匮乏,其中贷款手续复杂、审批时间长是贷款难的主要原因,其他还包括无有效资产抵押、贷款利率高、无合适担保人、获得贷款的附加成本高、自有资金比例低等。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市经济的发展。 二是企业产品库存增加,资金回笼较慢,流动资金减少,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市部分出口企业以及生产零部件的关联企业因国外客商要求暂停供货,造成产品大量积压,特别是出口东亚国家的外贸企业,受影响最大,产品库存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加剧了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三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外向型企业订单减少,制约企业的正常生产。据茂港区反映,外向出口型企业受“金融危机”冲击,绝大部分外向出口型企业普遍出现订单减少20~30%,出现已生产好的产品不能按合同交货的情况,如佳和电子城、信翼化工、阪田油墨、美味加食品等企业。目前,佳和电子城、信翼化工等企业在订单减少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半停产的办法留住工人,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继续加大“工业立市”实施力度,强化责任感和紧迫感。各级政府要有强烈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 “工业立市”的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措施。进一步解放思想,争当东西两翼实践科学发展排头兵,努力开创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新局面。
(二)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培育壮大地方特色工业。一是重点抓好县域工业项目的建设,使一批重点项目早日建成投产。二是加强分类指导,从各地特色、优势、资源情况出发,各县(市、区)要尽力恢复传统特色产业,发展资源型产业,重点是抓好农副产品深加工、矿产资源加工和其他特色工业,培育扶持一批有发展前景的骨干企业,形成县域工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三是加快县域工业发展步伐,以工业园区和特色工业镇为重点,优化特色产业布局,加快形成产业集聚区,着力培育一批工业强镇,做强做大县域经济。
(三)全力推进“双转移”工作,夯实县域工业经济基础。一是加大产业转移力度,加快工业经济的发展。目前,市及各县(市、区)均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签订了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合同,现已建立产业转移工业园7个。其中,珠海(茂名)产业转移工业园、广州白云江高(电白)产业转移工业园和东莞大朗(信宜)产业转移工业园已获省政府批准认定。要继续抓好广州白云江高(电白)产业转移工业园和东莞大朗(信宜)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力争把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和全力推进工业经济带建设工作,与产业升级、产业集聚结合起来,突出茂名自身特色,争取更多的优质项目转移落户。同时严格按照产业政策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来引进项目,做好园区的招商引资工作。二是积极推进珠海(茂名)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建设工作,为了使珠海(茂名)产业转移工业园能早日通过竞争方式成为全省的示范性产业转移园,全市要把申报评选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全力推进申报评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