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加快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结合本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确定国有经济发展定位和方向。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推动国有资本向公共服务领域、资源性基础性行业、传统优势产业、文化旅游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坚持突出主业发展原则,加大对相同或相近产业跨企业整合力度,加快企业内部产业板块重组整合步伐,推动国有资本向优势主业集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专业化协作水平。对一般竞争性领域缺乏技术、人才支撑和长期亏损的国有中小企业,采取改制、出售、破产、注销等多种方式,加快国有资本退出步伐。加快淘汰国有企业落后产能。
(十八)推动国有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大力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国有企业产业竞争优势。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自动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着力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以产品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把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努力在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以及煤化工、精细化工、高端机床、节能环保、动力电池和文化创意等产业方面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文化旅游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加快企业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化改造、专业化运作,逐步提高服务业在国有经济中的比重。
(十九)深入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加大管理理念、管理内容和管理方法创新力度,加快形成以战略管理为先导,以对标管理为手段,以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和全员业绩考核为重点,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的现代化管理体系。加强集团管控体系建设,提高集团公司管控能力。深化企业人事、劳动和分配制度改革,增强国有企业发展活力。建立健全全员业绩考核制度,把考核结果与职工流动、职级升降、薪酬增减紧密挂钩。加强对企业收入分配的规范、调控和监管,建立完善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制度和工资水平调控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合理调节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与职工工资收入的分配关系。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国有企业人本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二十)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围绕产业升级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企业自主创新的方向和重点,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不断提高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健全自主创新激励机制,加大企业研发投入,推进鲁南煤化工工程技术研究院等高端创新平台和技术联盟建设,加强产学研联合攻关,扩大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的运用、保护和管理,实现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的良性互动。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