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科学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6.农产品加工。大力引进生物工程、现代发酵工程以及新型高效分离、分级、杀菌、防腐、保鲜、干燥等农产品精细加工技术,大力研发粮油高附加值产品、特色肉类制品、水产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鲜乳和发酵乳产品保鲜技术,功能性乳制品深加工技术,果蔬、茶叶采后处理及加工、贮藏、保鲜关键技术,功能性健康食品生产关键技术。

  7.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加强农业安全生产与食品安全监控,完善农副产品质量体系建设,推进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关键技术,阻隔、诱杀防虫和设施避雨、控湿防病等无害化生产关键技术,农产品和环境中化学污染物快速检测技术,开发新型安全生物农药、肥料、饲料添加剂。

  8.农业信息化。在农业信息采集、农情监测、耕地质量测定、农产品质量检测等领域广泛应用农业信息化技术,努力构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三大环节的数字农业体系。加强农业数据库建设及物联网技术应用,构建农业信息网络及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加强天气预报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强化动植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报系统建设,利用远程网络强化农民培训。

  三、社会事业科技

  坚持“绿色增长、和谐共享”和“以人为本、低碳生态”的原则,在人口健康、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城镇建设、公共服务、防灾减灾等领域,实施一批科技惠民示范工程、培养一批社会事业领域科研人才、推广一批先进实用技术、攻克一批重大科技难题,让广大市民不断享受科技创新的成果,促进全市和谐社会建设。

  重点领域与项目:

  1.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围绕生态市建设,大力推进污染物总量减排、水污染防治、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市大气污染防治、节水技术、水资源重复利用研究。围绕解决群众身边突出问题,研发和推广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等,为保持我市“青山绿水”提供技术支撑。

  2.人口与计划生育。积极开展出生缺陷和生殖系统疾病早期人群筛查、检测及早期诊断、治疗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引起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的重大疾病影响因素综合预防、干预、监测和评价技术研究;妇女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早期预警和干预措施研究;妇女儿童生理、心理及社会因素对健康影响研究;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和早期识别不良发育特征及干预技术研究,提高优生检测覆盖率,使出生缺陷发生率进一步下降。

  3.健康与医疗卫生。重点开展针对影响人类健康的十大疾病的防治研究,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研究,研究相关疾病的发病规律和疾病谱的变化规律,提高整体防治能力。针对我市疾病防治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重点对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和疑难病、老年性疾病进行深入研究,探索诊断标准、防治技术、治疗模式和康复技术,为社会提供更多、更有效、更便捷、更经济的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的科学手段,提高健康水平。

  4.城乡建设与交通。大力发展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技术,推行建筑节能65%的设计标准,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研究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适应环境保护和资源再利用的需求关系,在净水、污水处理、雨水收集利用、中水回用、太阳能光伏与建筑的一体化、城乡垃圾处理等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基本建成“层次分明、布局合理、衔接顺畅、结构优化”的镇江交通运输网络,进一步提高公路养护质量水平,推进公路养护工作机械化、规范化。大力开展道路智能化监控技术、公交车辆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全面提升公路服务公众和应急保障能力,为公路运行创造宽松的环境。

  5.公共安全防灾减灾。建设并应用大平台系统、大情报系统、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及监控系统,不断提高社会公共安全管理和社会公共安全事件预防、预警、管控和处置的能力,努力实现城市管理智能化,做到积极防控、情报制导、精确打击。强化刑侦、气象、地质、水利调控等公共安全、防灾减灾和灾后综合治理技术,特别注重研究大型、高层建筑防火救灾技术。

  6.社会信息化发展。全面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设“数字镇江”。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无线宽带城域网,积极推动三网融合。大力开展信息化咨询、电子商务技术研发、推广和使用,加快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积极加强公用事业信息化管理技术开发应用,提升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信息资源共享与开放。通过构筑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化体系,让市民充分享受方便、快捷、丰富的信息服务。

  四、产学研合作

  按照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内在要求,从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和企业自主创新的关键技术需求出发,建立政府、企业、高校院所、金融资本、科技中介各环节有效衔接的产学研长效机制,强化产学研合作的精准化推进,形成“多元投入、资源共享、形式多样、层次丰富、国内外并举”的产学研合作新格局。到2015年,在五大新兴产业及物联网、软件及服务外包、智能电网、生物与医药等领域,集聚一批科教机构资源,引进建设一批重大研发机构,实施一批重大产学研项目。新增10-15家与我市建立全方位合作关系的高校院所,新建2个以上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基地,新建10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