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实施继续教育五项工程。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逐步完善面向就业市场和岗位需求的培训体系,为一线员工提供岗位培训,对重要和关键岗位技术骨干进行重点培养。从业人员职前培训率达到100%,60%以上在岗人员接受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培训;把科教兴乡兴县工程作为加强和改善农村成人教育的基本发展战略工程,实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农业、科技、教育三者结合,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成人教育培训体系;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使农村劳动力普遍掌握两门以上实用技术,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率达50%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率达40%以上。
(八)重视发展特殊教育
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完善随班就读制度,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积极创造条件接收残疾人入学,不断扩大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特教班规模。不断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逐步实施残疾学生免费高中教育,大力推进残疾人职业教育,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标准,对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给予资助帮扶。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落实和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待遇。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小店区、万柏林区、清徐县各新建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九)鼓励支持民办教育
充分发挥政策引领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教育领域,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制定和落实民办学校在招生、就业、学历认同、土地征用、税费减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依法维护民办学校教师、受教育者合法权益。鼓励社会力量投资举办非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鼓励金融机构对办学信誉良好、拥有自有资产的民办学校给予信贷支持。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管理制度,研究制定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办法,清理整顿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加强监管。
(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1.逐步完善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服务全市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资源中心,建立信息化教育新模式,加强教育城域网资源建设,为全市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供可靠便捷的学习平台。建成教师研修培训、教学质量评估、数字图书期刊、学生学籍管理、考试招生管理、平安校园工程等平台,提高教育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2.进一步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全市各区学校全部建成校园网,实现“校校通”、“班班通”,多媒体教室达到100%。每所学校配备一间电子阅览室、一套校园智能广播和安防系统。乡镇和农村学校校园网覆盖率、多媒体配给率达到100%。乡镇中心校配备校园智能广播、安防系统及办公自动化基本设备。
3.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积极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