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进一步提高预警预报水平。一是制定和完善制度,拟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会商制度》、《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交换制度》、《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发布制度》,使预警预报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二是启用“广西地质灾害预警分析系统”开展全区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提高预警预报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针对性;三是推进和完善市、县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机制,提高预警预报精度和时效性。12月31日前完成。
(责任领导:张文军;责任处室:地环处、地环总站、预警预报中心)
67.开展地质灾害易发区核查。
针对2010年全区地质灾害易发区与隐患普查出现的易发区划分不确切,避险区划分不合理的状况,对重点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隐患点开展核查工作,进一步查明主要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要隐患点的地质环境条件、隐患情况、可能诱发因素,完善监测和应急预案。全区核查主要地质灾害易发区及重大隐患点1000处。12月31日前完成。
(责任领导:张文军;责任处室:地环处、地环总站)
68.开展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针对平乐县、平南县地质灾害多发的状况,在1/10万地质灾害调查及易发区调查的基础上,开展平乐县和平南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2011年底前完成野外调查工作通过野外验收,2012年5月底前提交报告。
(责任领导:张文军;责任处室:地环处、地环总站)
69.实施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
在自治区安排治理资金5600万元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加大地质灾害治理资金的投入,继续实施对威胁80人以上或潜在财产损失100万元以上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工程治理,重点开展边境线0-20km范围、受石山危岩威胁城镇、花岗岩和碎屑岩山区地质灾害多发地段地质灾害隐患点(群)的治理工作。总结推广梧州市等地的地质灾害综合整治治理经验和作法。拟完成龙胜金竹寨滑坡、平乐云盘岭东坡滑坡、梧州市棉纺厂后山滑坡、永福凤山危岩群、阳朔县城区碧莲峰岩危、凤山县江洲乡维新那林屯危岩等120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使2万多群众的生命财产得到保障。12月20日前完成。
(责任领导:张文军;责任处室:地环处)
70.开展地质灾害实时监测系统建设。
为了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区的防控,提高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的科技含量和准确性,拟在花岗岩、碎屑地质灾害易发区安装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专用报警仪和雨量、土壤含水量等监测仪,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要隐患点实施群专结合的监控。2011年拟在全区选择100个隐患点或易发区作为报警仪和监测仪的安装试点,提升易发区和隐患点的防控能力。12月31日前完成。
(责任领导:张文军;责任处室:地环处、地环总站、预警预报中心)
71.全面完成大石山区水源建设工程。
完成249个缺水水村屯1:1万水文地质调查和找水勘探,成井249口,全面完成大石山区水源建设工程全部521口井的任务。
(责任领导:张文军;责任处室:地环处)
八、宣传工作主动战
紧紧围绕全区国土资源重大活动及重点工作,以“内聚人心、外树形象”为目标,大力加强正面宣传报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在主流媒体及系统内媒体形成强有力的宣传舆论氛围,为国土资源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责任领导:梁兵;责任处室:宣传中心、各有关处室)
72.重大活动宣传。
(1)韦寿增先进事迹联合命名大会及情景报告会:做好材料收集、台本撰写等相关工作,配合中央媒体开展联合采访活动,及时报道联合命名大会、情景报告会情况及韦寿增同时先进事迹,编印有关学习资料。组织开展韦寿增先进事迹理论研讨和宣传工作。配合自治区有关部门开展工作,力争把韦寿增先进事迹推向全国。
(2) 全区国土资源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比宣传活动:做好颁奖晚会相关工作,摄制晚会光盘,编印书籍和画册,及时报道表彰晚会情况,结合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地质灾害监测员宣传,在中国国土资源报、广西日报、南方国土资源杂志、厅门户网站等开辟专栏,集中宣传报道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