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一直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十一五”期间,通过制定节能法律法规和节能规划,分解节能目标任务,至2009年底,已淘汰改造300台“三高”用能设备,建设1300万平方米建筑节能项目,推广300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绿色照明和开展30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目标和节能监察,单位GDP能耗从2005年的1.050吨标煤/万元下降到0.855吨标煤/万元,累计下降18.57%,预计2010年可以完成国家“十一五”计划20%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2009年初,南昌市在全国较早地提出建设低碳城市构想,9月中英低碳试点项目在南昌启动,11月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在南昌联合举办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2010年3月,南昌市正式成立高规格低碳城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
(二)开展低碳试点工作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南昌可持续发展
与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相比,南昌市经济欠发达,但发展速度较快,生态环境优势明显。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中,要保持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必须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拓宽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设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有利于锁定绿色发展模式,构建支撑南昌持续崛起的战略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同时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与生态更大的双赢。
2、有利于开辟南昌未来发展空间
南昌市正大力推进山江湖综合开发战略,着力打造具有战略意义的新的发展空间,筑造现代化大都市发展新格局。建设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有利于引导城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融合,建设更加符合国际潮流的城市形态,并为城市下一轮的发展提供足够的优配空间;有利于做大做强太阳能光伏、绿色照明、服务外包、文化旅游等符合绿色发展潮流的优势产业群,开辟南昌未来经济发展空间。
3、有利于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南昌市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城市,承载着引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重任。而南昌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不仅取决于自身发展规模的大小,更取决于能否切实采取新的发展模式,带头保护好鄱阳湖、科学用好鄱阳湖“一湖清水”品牌。建设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将使南昌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按照国家要求在中部地区率先建立生态产业体系,走出一条生态文明和经济文明高度融合的科学发展之路、绿色崛起之路,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起到重要的典型示范作用。
4、有利于全面提升南昌开放水平
在国际竞争的大背景下,南昌市实施大开放战略,主动融入国际潮流和参与国际竞争,实现快速发展。建设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是南昌市实现一个内陆城市融入全球化的现实路径,是南昌城市精神“大气开放、诚信图强”的鲜明体现,是南昌市坚定不移地推进大开放主战略的具体行动,有利于展示城市发展形象、扩大交流合作、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全面提升开放水平。
5、有利于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
南昌市已经被确定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这就要求要紧贴实际,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重点突破,积极探索创新型城市建设新途径,深度开发创新型发展新模式。建设国家低碳试点城市,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转变发展方式、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技术升级中的支撑作用,通过进行低碳试点工作,为南昌建设创新型城市指明具体方向。
总之,建设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既要解决好南昌迈向大都市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作为中部唯一的试点省会城市,更要在三个方面提供“中国经验”:一是通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如何实现一个人口大市质的提升;二是通过加快结构调整,如何实现一个发展中城市的追赶之梦;三是通过加快融入世界潮流,如何实现一个内陆城市更大的开放。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契机,紧紧围绕南昌“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总目标,以发展低碳产业、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并努力在低碳能源、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生活、低碳示范等方面寻求突破,努力在促进低碳发展政策上先行先试,探索一条符合南昌实际的低碳城市建设发展之路,促进全市发展方式加速转变,低碳生态发展走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