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昌市国家低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开展建筑节能技术改造。以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电器照明设施进行改造为突破口,带动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技术改造,结合庭院、危旧房改善等城市更新工程,推动建筑节能一体化的发展,以建筑屋顶、门窗的节能改造为重点,实施建筑节能技术改造,提高建筑节能效果。

  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鼓励城市新建居住建筑和集中供应生活热水的公共建筑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及成套技术;加大农村地区太阳能光热系统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推广应用普及率年增长25%左右,年推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达到10万平米以上;在城市公共设施配套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促进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及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利用地热资源,推广地源热泵空调系统。

  推广建筑节能材料、产品和技术。鼓励建筑生态设计和生态改造,实施“绿色照明”工程,在全市推广高效节电照明系统。推广新型节能环保建筑材料、建筑保温绝热板系统、外墙保温及饰面系统、隔热水泥模板外墙系统及外墙、门窗和屋顶节能技术。

  3、发展低碳交通

  严格执行排放标准。机动车严格执行国Ⅳ标准,新增公交车辆执行欧Ⅳ排放标准。扩大市区高污染机动车辆限行范围,鼓励提前淘汰主城区高污染机动车辆。加强机动车管理,鼓励购买小排量、新能源等环保节能型汽车,发展低排放、低能耗交通工具,推广使用电动汽车。结合停车场和加油站,建设充电设施体系。2012年完成1000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投放,在公交车、出租车、公务车中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加快地铁建设,2016年完成地铁1号、2号线建设,2020年完成3号线建设,形成由1、2、3号线组成的轨道交通骨架网。

  加速水运现代化建设。抓住国家黄金水道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大好机遇,积极推进南昌港建设,到2015年,建设1000至2000吨级泊位14个,500至1000吨级泊位8个,新增港口年吞吐能力735万吨,集装箱年吞吐能力16万标箱。重点建设鸡山、昌东、樵舍三个港区。

  建设智能交通网络。推进四县五区公交一体化,加快畅通工程建设,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全面推进城市交通信息化动态管理,推进多种交通方式无缝对接。推行公交优先,按照“总体规划、试点先行、稳步实施、逐渐成网”的原则制定公交专用道规划并加紧推行,建立快速公交系统。采用特定区域限制非公共交通车辆等办法优化交通组织。

  发展“免费自行车”服务系统。研究提高中心城区路边停车收费水平、重要道路征收拥堵行驶费、高峰期限行等措施,限制传统能源私家车出行。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免费自行车”行动,方便市民换乘公共交通,实行积分奖励制度,鼓励市民低碳出行。

  (四)发展生态农业,增加林业碳汇

  1、发展生态农业

  加快农村沼气的应用和推广,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发展秸秆气化、固化,加快省柴灶、节能灶和节煤炉的升级换代,推进农业机械节能,替代化石燃料。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行动,引导农民转变施肥观念,提高科学施肥水平,减少农田氧化亚氮排放。提升农业种植效率,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作物的固碳能力。推广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等措施,增加农田土壤和草地碳汇。

  2、增加林业碳汇

  加快发展碳汇产业,努力建成国家森林城市,提升碳汇能力。继续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森林城乡、花园南昌”。加强碳汇林固碳能力的计量与监测研究,为碳汇林的营建提供科技支撑,建立健全各级林业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为林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推广森林质量改造项目,探索混合林种植技术,扩大对碳吸收率高的阔叶树种的种植规模。到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4%,2020年达到28%;2015年活立木蓄积量达到380万立方米,2020年达到420万立方米。初步建成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森林资源安全保障体系。

  (五)构建低碳社会,倡导低碳生活

  1、提高低碳意识

  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和其它社会渠道进行低碳宣传,使各级政府、企业和公众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全社会普及低碳理念,提高社会公众对开展低碳城市试点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建立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的社会公共道德准则,做到“政府引导,加大投入,公众参与,联动发展”。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