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运输能力与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随着铁路、高速公路、水路等进出川通道加快建设,民航机场布局和枢纽功能逐步完善,跨区域交通运输能力大幅提高,大大缩短了与东中部地区间的时空距离。主、次级枢纽和重要节点城市之间的快速交通网络逐步形成,交通时效性、便捷性和舒适性显著提升。农村公路加快建设,交通网络覆盖范围继续扩大,农村客货运输普遍服务深度、广度和水平有了极大提高。客货运输量和周转量保持快速增长,各种运输方式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协作配合,综合交通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出行的选择性不断增加。
(四)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加强与铁道部的部省合作,坚持部省共建、省市共建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部、省、市共同出资合作建设模式。加强沟通和协调,全省形成合力,加快推进铁路前期工作和工程建设。加强与中国民航局全面合作,加快航空枢纽建设,发展航空经济,共同推进民航业快速发展。搭建投融资平台,筹集交通建设资金,组建省铁路产业投资集团公司、省交通投资集团公司,深化机场管理体制改革,整合全省机场资源,以干带支,做大做强省机场集团公司。拓宽融资渠道,采用BOT方式建设13条高速公路(18个项目),总里程1914公里,吸纳社会资金1376亿元,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筹集资金80亿元,通过发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债券筹集资金66亿元,成渝公司A股成功上市,募集资金18亿元。实施税费体制改革,取消公路养路费等6项费用。
“十一五”时期,特别是加快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以来,全省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里程明显增加,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瓶颈”制约有所缓解,但仍未得到根本扭转。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交通基础设施总量仍然不足,技术标准偏低。对外通道不畅,内部网络不够完善,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不足。综合交通系统结构性矛盾突出,地区间交通发展不平衡,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交通发展较为滞后,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城市内部交通与对外交通之间衔接不尽协调,主要干线运输通道和城市交通拥堵日益凸显。运输成本较高,运输市场体系亟待健全。
二、“十二五”形势和要求
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10年以来,四川经济社会稳步快速发展,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各种运输方式的网络、线路、站场和技术装备达到一定规模和水平,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十二五”时期,全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面临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发挥先导性、基础性、支撑性作用。
(一)适应经济平稳快速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四川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将迈上新台阶。我省将加快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和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围绕产业园区、产业聚集、产业新城三个层次,推进产城互动发展,加快培育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四大城市群”,支撑和带动“五大经济区”发展。同时,随着我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全面加强区域经济交流合作,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进出川和城际间客货运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居民出行需求呈多层次、多样化发展,长途高附加值货物运输量占货运总量比重将明显提高,迫切需要构建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十二五”时期,我省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建设,推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和藏区、彝区跨越式发展,实现富民和强省的有机统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必须适应这一要求,充分发挥引导区域空间合理布局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作用,扩大快速客、货运输系统覆盖范围,着力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和通畅水平,大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均等化水平,提高运输服务质量和水平,改善出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