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战略目标
力争通过五至十年的努力,基本实现民族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建成民族地区教育典范。到2015年,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全州学前一年儿童入园率达到90%,学前两年儿童入园率达到70%,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达到55%。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2%以上。稳定普通高中办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逐步启动高中教育普及工作,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力争达到75%。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认真组织实施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力争职普比大体相当。积极推进阿坝师专“创本”和州中职校“升专”工作,实现高校建设新突破。全州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5%。全州教育达到或超过全省同期平均水平,部分教育主要指标名列全省前茅,基本实现民族教育现代化。到2020年,通过全面协调发展,使学前教育健康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质量和培养能力明显提高,职业教育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突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规范、系统。全州教育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同类市、州中处于领先地位,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建成民族地区教育典范。
--教育普及程度全面提高。到2020年,高标准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全州学前两年、三年教育儿童入园率分别达到90%和75%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以上,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例达到1:1,职业教育优势明显,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以上。
--优质教育资源丰富多样。到2020年,全州学校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增强,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灵活多样,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扩大。80%以上的中小学校达到州级示范学校建设标准,建成3-5所省内一流、西部有一定影响的优质名牌学校,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达到85%以上。
--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成本分担和免费教育资源合理搭配,到2020年,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参与人次达到15万人次以上,学有所教、学有优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人力资源开发格局基本形成。
--教育公平政策惠及全民。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得到保障,学前教育条件明显改善,高中阶段教育资源逐步开放共享,城乡、县域、学校、群体之间教育机会差距明显缩小,教育资助体系更加完善,学有所助受惠面更加普遍,广大群众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更加公平。
--管理体制机制更具活力。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公共教育投入机制更趋完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加快推进,政府依法管理和学校自主办学的协调机制不断健全。社会中介组织参与教育公共管理更加规范和普遍。
--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均衡。灾区学校建设成效显著,发展后劲充足;牧区学校发展瓶颈不断打破,德育工作实效明显提升;农区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家长学生普遍满意。县域教育发展差距明显缩小,全州教育逐步从县域内均衡向整体协调发展迈进。汶川、理县、茂县、九寨沟等县学校充分利用灾后重建成果,深化学校管理,妥善解决义务教育择校难题,把灾区建设成为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示范区、教育改革发展的示范区和人民满意教育的示范区。马尔康、金川等县加快教育崛起步伐,加大教育创新,发挥中心辐射带动作用,优质高中教育吸引力明显增强,打造基础教育新高地。阿坝、若尔盖、红原、壤塘等县着力双语教学科学发展,奠定双语教育发展空间,建成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的模范区和双语教学优质发展的模范区。
--中心辐射作用更加凸显。全州学校基础设施条件、教育信息化水平、高学历教师比例、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业成绩、教育教学效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位居西部同类市州前列。州内外教育交流合作更加普遍深入,长效机制建立更加规范具体,在全省、全国教育改革发展实验项目中发挥了一定作用,教育服务藏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五)战略主题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着力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健康快乐发展。
--坚持德育为先。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创新方式和方法,把德育教育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融入各级各类教育,融入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首要地位,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大力开展民族团结、国情省情州情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培养学生感恩奋进、关心他人、服务社会、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法制教育,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和健全人格教育,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和遵纪守法意识,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构建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建立教学、实践和环境三位一体的德育实施框架,强化青少年教育的道德实践环节。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
--坚持能力为重。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大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重视学生实践教育,在让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同时,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增强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
--坚持全面发展。切实将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相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思想,广泛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校内外体育活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加强文化艺术教育和科学实践活动,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加强感恩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安全教育、国防教育。
▼2010-2020年全州教育发展主要指标
主要指标项目
| 2010年
| 2015年
| 2020年
| 指标属性
|
1.全州学前一年教育入园(班)率(%)
| 58%
| 90%
| 95%
| 预期性
|
2.全州学前二年教育入园(班)率(%)
| 24%
| 70%
| 90%
| 预期性
|
3.全州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班)率(%)
| 16%
| 55%
| 75%
| 预期性
|
4.全州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 78%
| 92%
| 98%
| 预期性
|
5. 特殊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
| 62%
| 75%
| 90%
| 预期性
|
6.全州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
| 45.5%
| 75%
| 90%
| 预期性
|
7.全州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例
| 6:4
| 5.5:4.5
| 1:1
| 预期性
|
8.全州普通高中校均办学规模(人)
| 779
| 800
| 900
| 预期性
|
9.全州职业学校校均办学规模(人)
| 719
| 820
| 950
| 预期性
|
10.全州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 30%
| 35%
| 40%
| 预期性
|
11.全州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参与(万人次)
| 8.4
| 10.9
| 15
| 预期性
|
12.办学条件达标中小学比例(%)
| 50%
| 75%
| 90%
| 预期性
|
13.全州普通高中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
| 1%
| 5%
| 15%
| 预期性
|
14.全州初中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比例(%)
| 55%
| 80%
| 95%
| 预期性
|
15.全州小学专科以上学历教师比例(%)
| 83%
| 90%
| 95%
| 预期性
|
16.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 10
| 11.5
| 13
| 预期性
|
17. 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 6.5
| 7
| 8.0
| 预期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