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五”发展形势。
“十二五”时期,深圳社会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从国际看,全球竞争领域不断扩展,更加需要发展社会事业为我国参与全面竞争提供坚实的“软实力”保障。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将不但凸显我国扩大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也进一步凸显完善社会制度安排和加快社会转型的紧迫性。
从国内看,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积极推进,使社会事业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各项社会事业受到高度重视,体制机制改革逐步深入,覆盖城乡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显著加快,质量和结构不断改善,为今后一个时期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深圳看,随着人均GDP预计超过2万美元,我市进入中等发达的历史新阶段,居民需求更趋多元化,对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更为迫切。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既有的高度也为我市率先形成需求结构多层化、公共服务主体多元化、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多样化的社会发展新格局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和体制基础。这一方面为社会公共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我市社会事业发展基础较为薄弱、社会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和质量不高的现状与居民的现实需求仍有明显差距。另外,随着社会结构的加快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我市已进入社会矛盾多发期,居民对社会公共服务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有”,而且要“快”、要“好”,社会事业发展面临较大的压力。
(三)“十二五”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和大运会举办期间视察深圳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创造“深圳质量”为导向,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中心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扩大规模、提高效率、促进公平为着力点,切实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努力满足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进程中居民不断增长的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全面提升社会发展质量,切实增强居民幸福感,为深圳勇当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作出积极贡献。
(四)“十二五”发展原则。
--突出科学发展,质量为本。加强社会建设,把社会建设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推进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提升发展质量和内涵,创新社会事业运作模式和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形成社会事业与扩大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互促共进关系,进一步扩大社会事业发展空间。
--突出政府主导,民生优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公共财政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支撑保障作用,促进居民享有公共服务的权利平等与机会均等,着力增进民生幸福。
--突出效率导向,多元参与。通过市场机制和管理创新,提高政府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建立公平竞争机制,鼓励社会资本、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业(公共服务),满足多层次、个性化的需求。
--突出均衡发展,公平正义。统筹全市公共资源配置,统一全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优化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逐步消除城市二元结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特区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
(五)“十二五”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深圳社会事业发展的目标是:社会公共服务“普及化”、“智慧型”双轨并进,基本建成“10分钟圈”和“零距离网”,社会发展质量全面升级,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初步建成民生幸福城市。
--社会公共服务更加便捷。社康中心、便民文体场馆和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覆盖基层社区。到2015年,基本建成以“10分钟医疗圈”、“10分钟文体圈”、“10分钟就业服务圈”、“10分钟社工服务圈”、“10分钟公园圈”、“10分钟绿道圈”等为载体的社会公共服务“10分钟圈”,以“自助图书馆”、“虚拟教育城”、“数字化医院”、“文化电子地图”、“特殊人群呼援通”、“社会建设信息化平台”、“智能警务”等为载体的社会公共服务“零距离网”。
--基本公共服务更趋均等。基本建成覆盖全市、分布合理、水平适度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到2015年,统一全市中小学建设标准与经费投入标准,市、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拨款比例每年同口径提高1个百分点,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千人病床数和医生数分别达到3.4张和2.6名,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达到2.3册,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已建成保障性住房与商品住房套数的比率达到35%,社区服务设施达标率超过9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9平方米,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公交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超过56%。
--社会管理更加有序。初步建成全覆盖的社会管理服务网、民心网、工作网和防控网,现代警务机制和群防群治网络基本成型,社会形势保持总体和谐稳定,居民食品药品和生产安全保障水平更高,人口规模和结构进一步优化。到2015年,每万人暴力案件立案数不高于11.5宗,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超标率不高于2.5%,食品生产监督抽查合格率超过92%,药品安全抽样合格率达到95%以上,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率五年累计下降幅度不低于10%,气象信息公众覆盖率超过95%,全市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100万以内(其中户籍人口达到400万人)。
--社会事业发展更具活力。拓展社会服务产业新领域,增加社会服务产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社会服务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社会组织成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到2015年,社会服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增加至8个,每万人社工人数超过5人,居委会力争全面实现居民直接选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