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需要调整和新增的医疗卫生资源,在符合准入标准的前提下,优先由社会资本举办。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重组改制,支持公建民办、民建民办等多种合作形式。民办医疗机构在服务准入、医保定点、人才引进、科研立项、专科补助、信息共享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享有同等待遇。对社会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执行与公立医院同等的土地政策。
专栏:卫生发展重点项目
●完成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宝荷医院、新安医院和市人民医院外科大楼、第二人民医院内科综合楼、北大深圳医院外科住院楼、儿童医院住院楼、康宁医院综合楼、慢性病防治院综合楼、职业病防治院迁址新建、南山医院扩建等项目。
●加快新明医院、聚龙医院、医学科学研究院、学府医院、健宁医院、中医院综合楼、中医院针灸推拿分院、市妇幼保健院保健部住院大楼、肿瘤医院、心血管医院、口腔医院、急救中心等项目建设。
●推进社康中心业务用房购置和医疗设备配套项目建设。
●在华为科技城、沙井、大浪、平湖、龙华、葵涌等片区各规划布局1家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
|
五、促进文体事业繁荣发展,提升城市软实力
(一)提升城市文明素质。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增强城市凝聚力和创造力。提升社科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水平,加强城市智库建设。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再推出一批全国一流的文艺精品。加强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打造深圳读书月、创意十二月、市民文化大讲堂、深圳国际旅游文化节、公园文化节等文化活动品牌,提升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等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全面优化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和“窗口”行业服务质量,提升城市公共文明水平。继续开展深圳关爱行动,建设爱心城市。完善高雅文化艺术演出政府补贴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专业剧场进学校、进社区,降低演出票价。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强历史文化尤其是改革开放历史文化的保护,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工作。
(二)重点完善基层公共文体服务体系。
完成全市文体设施普查,出台基层公共文体设施规划和建设标准指导意见,确保基层文体设施用地供应。促进基层文体资源整合和综合利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加大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在居民小区、厂区等人口密集区域的投放力度。到2015年,基本建成“10分钟文体圈”,基层公共文体设施覆盖率和服务效能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完善以文化场馆、文化遗产、文化市场、文化产业园区等为载体的“文化电子地图”系统建设,为广大居民提供文化信息导航和文化展演服务。鼓励和引导网络文体单位开展网上公共服务。
(三)合理布局大型文体设施。
新规划的市级大型文体设施优先向相对薄弱的区域倾斜,努力形成功能合理、布局合理、结构合理的城市文体设施群。建成当代艺术馆和城市规划展览馆、文学艺术中心、宝安书城、龙岗书城、南山文体中心等一批重大文体设施建设。积极引入社会投资参与大型文体设施建设,探索“以商养文(体)、以文(体)促商”的文体设施建设管养新模式。深化现有大型公共文体场馆管养机制改革,推行“以事定费”和“政府购买服务”,实现场馆公益性和企业化经营的有机统一。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参与场馆运营和管养,允许适当调整场馆经营结构,盘活场馆资源,促进场馆高效集约利用。
(四)推动体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深度挖掘大运会遗产,努力将大运精神、大运理念、大运期间的良好风尚延展固化成深圳市民文化的常态,持续发挥大运会效应。出台大运场馆赛后利用方案,促进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借助大运会热潮,全面提升我市竞技体育水平,深圳籍运动员力争在2011年城运会和大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2013年全运会、2014年省运会上取得好成绩。构建社区健身点、街道健身苑、区健身场馆和市级体育场馆组成的四级全民体育设施网络。充分利用城市绿道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建立财政补贴和个人有偿使用相结合的机制,推动学校、机关、社会团体、企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继续办好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月和市民长跑日等品牌体育健身活动。鼓励发展群众体育俱乐部或社团,规范引导新兴户外运动。
(五)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
强化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支撑,以“文化+科技”、“文化+时尚”、“文化+旅游”为特色,重点发展符合国际文化创意发展趋势和深圳特点的创意设计、文化软件、动漫游戏、新媒体、数字出版、影视演艺、文化旅游、“非遗”、高端印刷、高端工艺美术等十大行业。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发展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原创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文化企业,打造特色优势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推动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使深圳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全面深化“设计之都”建设,着力打造“创意城市”、“时尚之都”的国际形象。鼓励深圳报业、广电、出版发行集团,借助资本市场做强做大,打造成为国内一流传媒集团。扶持文博会加快发展,力争2015年展会总成交额达到1800亿元以上。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技术平台和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等文化投融资服务平台建设。积极稳妥开放文化市场,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积极参与文化事业和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到2015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规模超过58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