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

  (九)全民健身活动常态化。形成成都市运动会、中小学生运动会、老年人运动会、残疾人运动会、区(市)县运动会、社区运动会、乡村运动会、行业运动会等系列全民健身活动载体,打造各区(市)县及各单项体育协会的全民健身活动品牌及全民健身主题特色活动。

  (十)均衡布局全民健身体育设施。建成和完善国际标准体育竞赛场地20处;市级中心场馆10处;区(市)县中心体育场馆20处;社会化体育健身场馆、设施800处;健康绿道1200公里;足球、篮球场地1300个;羽毛球场800片;网球场800片;田径等运动场地1000处;街道、乡镇健身设施350处;社区健身设施1200处、乡村体育设施1200处,10000张市民免费使用的乒乓球台。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运动成都”全民健身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开办专栏,举办讲座,播发公益广告、宣传片、宣传画,出版科普图书、音像制品,普及知识,提高市民科学健身素养。借助“运动成都”全民健身活动和“全民健身日”、重大体育赛事加强宣传,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开展“终身体育”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和参加体育健身的氛围。

  (二)积极推进城市社区和乡镇农村全民健身工作。各区(市)县政府、成都高新区管委会要将城市社区体育工作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规划,加大投入,以城市街道和居住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改善社区居民体育健身环境和条件,切实履行体育公共服务职能。各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配备专职文体干部,建立体育健身指导站、体育俱乐部等体育组织。

  各区(市)县政府、成都高新区管委会要将发展农村体育纳入当地新农村建设与社会建设规划,统筹城乡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促进城乡体育资源和公共体育服务均衡配置,逐步建成城乡一体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农村基层体育公共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包括乡镇体育(文体)站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功能作用,利用好农村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和体育人才资源,广泛组织开展社区、乡村各类体育健身活动。

  (三)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和重要评价内容。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和督导制度,广泛深入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和课余体育训练,倡导科学、健康的体育健身和生活理念。办好各级各类体育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营地)、学校体育社团建设。 建立健全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和联动机制。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