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衢州市市区“十二五”服务业空间布局规划的通知
(衢政发〔2011〕8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衢州市市区“十二五”服务业空间布局规划》已经市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十一月七日
规 划 说 明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一、规划背景
二、规划依据
三、规划目标
四、规划内容
五、规划范围
六、规划年限
第二章 概 况
一、地理区位
二、社会经济
三、城市用地
四、城市规模
五、产业发展
六、市区服务业发展概况
第三章 商贸流通业空间布局规划
一、发展现状
二、存在问题
三、规划目标
四、空间布局
第四章 现代物流业空间布局规划
一、发展现状
二、存在问题
三、规划目标
四、空间布局
第五章 科技服务业空间布局规划
一、发展现状
二、存在问题
三、规划目标
四、空间布局
第六章 生态旅游业空间布局规划
一、发展现状
二、存在问题
三、规划目标
四、发展规划
五、空间布局
第七章 职业教育业空间布局规划
一、发展现状
二、存在问题
三、规划目标
四、发展规划
五、空间布局
第八章 金融服务业空间布局规划
一、金融机构发展现状
二、金融机构空间布局存在问题
三、规划目标
四、发展规划
五、空间布局
第九章 文化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一、发展现状
二、存在问题
三、规划目标
四、发展规划
五、空间布局
第十章 重点项目建设
一、市区“十二五”重大项目规划与建设情况
二、总规范围区内服务业用地情况
三、未落实项目情况
第十一章 服务业配套设施发展控制规划
一、土地利用性质控制
二、土地使用规模、强度控制
三、道路及交通控制
四、公共设施控制
五、绿地景观系统控制
六、基础设施控制
七、综合防灾控制
第十二章 规划实施及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
二、实施步骤
三、政策扶持
四、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控制
第一章 总 则
一、规划背景
1.《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当前我省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加速发展时期,经济发展阶段和居民收入水平决定今后一个时期将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是我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也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内在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发展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同时,要加强服务业用地保障,各地在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市县域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时,应明确保障服务业发展用地的空间。
2.《中共衢州市委关于制定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在全省“后发崛起”和在四省边际地区“率先崛起”,实现科学跨越,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全面确立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地位,全面建设富裕的绿色生态地区。要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把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载体,构筑四省边际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培育发展物联网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强专业市场建设,加快衢州综合物流中心建设,着力打造四省边际物流中心。大力发展新型商贸服务业态,积极引进和培育商贸龙头企业,培育发展创意经济、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会展经济等新型城市经济,积极建设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平台,着力打造四省边际商贸中心。
3.“十一五”以来,我市服务业发展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服务业经济总量逐步提高,服务业内部结构渐趋于优化,竞争能力逐步增强。为今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根据浙江省设区市服务业发展评价,我市服务业综合指数、规模指数、结构指数、效益指数和增长指数都偏低。因此,衢州市人民政府要求进一步完善服务业的空间布局规划体系,对现有的商贸、物流等行业规划进行梳理与补充,合理有序的进行空间布局。
二、规划依据
1.《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
2.《中共衢州市委关于制定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3.《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4.《衢州市服务业十二五规划》
5.《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6.《衢州市西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7.《衢州市开发区分区规划》
8.《衢州市区江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9.《衢州市综合物流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
10.《衢州市物流空间发展布局规划》
三、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根据衢州市的区位交通、自然社会文化和产业特色,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结合我市打造“三中心一枢纽”的目标,重点规划商贸流通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教育培训业、生态旅游业、文化产业七大重点服务产业。加强服务业集聚区和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整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扩大衢州市对四省边际地区的辐射效应。逐步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层级结构完善的“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四、规划内容
本次规划的主要内容由两个层次构成:
第一个层次,十二五期间市区服务业空间的总体布局。重点规划商贸流通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教育培训业、生态旅游业、文化产业七大重点产业。主要是形成以大型购物中心、会展中心、专业市场和特色商务区为主,辐射四省的商贸集聚区;形成以综合物流园区、巨化物流集聚园区等为主的现代物流集聚区;形成为工业产业配套服务的大学科技园、高新科技园和东港科技园为主的科技创业服务集聚区;形成与商贸中心融合,为现代物流与科技服务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中心;形成以衢州中专、工程技术学校等为工业企业输送技术人才的教育培训中心;形成以衢州古城为核心的生态旅游中心;形成以两子文化为重点的文化产业中心。
第二个层次,十二五期间重大项目规划布点。对近期建设的重点项目进行科学布点,对在市区重要区域加强提升与改造,有序、合理地推进招商项目顺利落地。
五、规划范围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西区、东区、南区和中心区四个城市组团的建设用地范围。
六、规划年限
本次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服务业的发展与城市用地布局的协调,达到服务业功能区布局合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本次规划年限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年限一致。规划年限2011— 2015年,展望2020年。
第二章 概 况
一、地理区位
衢州地理位置特殊,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金(华)衢(州)盆地西端,具有“四省通衢”的特点,南接福建南平,西连江西上饶、景德镇,北邻安徽黄山,东与省内金华、丽水、杭州三市相交。光热充足、降水丰沛、气温适中、无霜期长,具有“春早秋短、夏冬长,温适、光足,旱涝明显”的特征。全年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市区、常山为东北偏东风向,龙游、江山为东北风,开化为北风。境内地貌多样,春夏之交,复杂的地形条件有助于静止锋的滞留,增加降水机遇。盛夏之际,台风较难深入境内,影响较小,静热天气较多。
二、社会经济
衢州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2010年,衢州市市区生产总值316.73亿元,同比增长13.0%。市区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为38417元,合5675美元,同比增长12.4%。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74.97亿元,同比增长16.7%,地三产业增加值129.95亿元,同比增加10.9%。
全年市区实现财政总收入41.27亿元,同比增长24.8%,其中市区地方财政收入24.79亿元,同比增长29.1%。
从区域角度来看。衢州市区地处“长三角经济圈”的外缘,偏离区域的经济中心和沿海经济增长带,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一直没能占据“主角”地位。虽然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与杭州、宁波、温州等中心城市以及长三角地区的苏州、无锡等经济发达城市相比,在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距,总体上使得衢州在浙江省内乃至长三角区域处于相对的“欠发达地区”。根据2009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综合实力评价结果,衢州市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第71位,总体排名有较大提高,在浙江省的11个地市中排名第10位,仅高于丽水。但是衢州区位优势突出,如能充分发挥“承东启西,四省通衢”的特色,则发展潜力较大。
三、城市用地
1.组团式城市形态:
由中心区、西区、南区、东区四区用地组成的组团式城市形态。
2.组团功能:
(1)中心区:具体指衢江以东以南,乌溪江以西,环城南路以北的城市建设用地;其发展重点是商贸会展、文化卫生、休闲旅游及居住等功能。
(2)西区:具体指杭金衢高速公路西接线以东,杭金衢高速公路以南,衢江以西,常山港以北的城市建设用地;其发展重点是城市行政办公、文化教育、商业金融、居住等功能。
(3)南区:具体指高新技术园区,巨化工业区和生活区;其发展重点是巨化及以氟硅为代表的高新化工园区为主,保留其东侧原商业居住功能。
(4)东区:具体指乌溪江以东,衢江以南,上山溪以西,烂柯山以北的城市建设用地;其发展重点是以办公、商业居住、制造业、仓储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工业区。
3.城市中心
四个公共活动中心:根据组团式城市结构,组织一主三次四个公共活动中心。主中心是以南湖广场为核心,上下街为主轴构成服务全市的公共服务中心。三个次中心一个位于西区中部,石梁溪两侧的西区公共服务次中心;一个是位于衢江新区的东区公共服务次中心;一个是位于巨化生活区的南区公共服务次中心。
四、城市规模
至2010年底,衢州全市总人口251.24万人(非农业人口53.16万人),市区总人口(衢江和柯城)82.71万人,其中中心城区常住人口28.64万,建成区面积达到58.21平方公里。
五、产业发展
(1)2010年市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6.9:52.1:41,二三产业总量提升速度较快,其中二产增长速度高于三产,三产增长速度相对缓慢。
(2)传统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具有发展都市型农业的基础。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些优势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建成了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辐射能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例如柯城是中国花卉、特禽之乡,衢江是中国柑、竹炭之乡等等。
(3)工业是第二产业的主体,2010年市区工业生产总值为347.6亿元,占市区生产总值的55%。以巨化集团公司、衢州元立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浙江开山集团等企业为龙头,市区已经基本形成了氟化工产业集群、有机胺产业集群、矿山风动机械产业集群、硅产业集群四大产业集群。氟化工、超细钙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一。
(4)第三产业稳步发展。市区是衢州中心城市所在地,第三产业较为发达。在第三产业构成中,批发和零售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和教育等行业占有明显优势。
六、市区服务业发展概况
1.市区服务业发展现状
在衢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服务业发展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服务业经济总量逐步提高,服务业内部结构渐趋于优化,竞争能力逐步增强,为今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服务业已成为拉动全市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以及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
2.市区服务业存在问题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市服务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与周边地区相比仍然存着一定的差距,主要在总体发展、产业联动、结构调整、高端服务、竞争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其加快发展。
(1)总体发展相对滞后
服务业总量、规模偏小,比重依然偏低,发展水平和档次不够高,对外影响力、辐射力还不够强,与全省其他地市相比处于劣势,也与我市建设四省边际城市的地位不相符合。服务业国际化水平低,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中服务业的比重远低于制造业,国际服务贸易明显滞后于商品贸易。
(2)内部结构亟待调整
服务业内部结构仍不合理,有待优化,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房地产、交通运输和邮政通讯等传统服务业仍居主导地位,新兴的仓储物流、商务服务、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占服务业比重偏低。科技服务、生产性服务、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发展层次有待提高。
(3)企业竞争能力不强
服务业缺乏龙头企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实力不强、竞争乏力、行业内部集聚度低,亟需做强做大。外向型企业队伍力量薄弱,抗风险能力不强;外贸出口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发展后劲。
(4)高层次人才引进乏力
服务业从业人员多集中在传统型服务行业,总体素质较低,高层次创新人才特别稀缺,成为制约服务业加快发展的瓶颈。
3.服务业空间空间布局现状
(1)区域分区不均,市区服务业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市级服务业中心;城市西区规划相对完善,服务业初显规模,许多项目正在建设中;城市南区服务业以巨化生活区为公共中心,服务业的规模、品味有待提升,高新园区内服务业配套缺乏;城市东区,规划以衢江新区作为东区的公共活动中心,服务配套建设相对较缓,未能形成一定规模,为市经济开发区园区配套的核心区建设相对迟缓,未能形成为工业园区服务的中心。
(2)相关行业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初显规模,配套建设有待完善。市区形成了综合物流园区、市级商贸中心、职业教育中心等初具辐射力的服务业积聚区。但是积聚区整体规模较小,分布散、乱,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不能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集聚效应不强。
(3)服务业的发展与城市用地规划衔接不够紧密,项目落地存在种种难度,空间布局有待优化。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相关行业也制定了行业发展规划,在具体项目空间布局上与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缺乏控规层面的指导。区块之间缺乏总体协调,同时,服务业用地总量偏小,未建设用地存量更少,在未来发展空间的拓展上相比工业用地出于弱势地位。
(4)市区原有服务物业设施有待提升和改造。例如南湖商业圈、南街商业圈等。
第三章 商贸流通业空间布局规划
目前,我国城市产业结构正向优化二产、振兴三产方向发展,社会经济也正由生产导向逐步向市场导向转换,市场与消费需求对生产的引导作用越来越强,商贸流通务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在连接生产与消费中的纽带作用更为明显,商贸业的发展能够繁荣城市经济,促进工、农业产品销售,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促进城市化进程,转移农村劳动力,更多地吸纳人口就业,充分发挥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迅速发展。因此,对衢州商贸流通业进行空间布局规划无疑对衢州市未来商贸业乃至整体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一、发展现状
1.商贸流通业持续快速发展。
2006年以来,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有了较快发展。2010年,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3.96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9.2%,同比增长18.2%,其中批发和零售业104.57亿元,同比增长17.7%,住宿和餐饮业9.39亿元,同比增长22.6%,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8.63%。
2.商贸流通业已达到一定水平。
衢州市现有各类市(商)场营业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主要有东方、中百、景文大型购物中心三座;东方、加贝、大润发、沃尔玛、世纪联华超市五家;国美、苏宁、四通、颐高数码城、普农、宏图三胞、东方家私、红星美凯龙等专业店九家;东方、衢州饭店、国际大酒店、冠发君悦、知海、友好、圣效、巨化宾馆等较大规模酒店16家,基本可以满足居民的消费要求。
此外,还有12座辐射市域的专业市场,主要是衢州农贸城、新凤朝装饰材料市场、石材市场灯具市场、钢材市场、巨桑家居市场、新建建材市场、恒五金交电市场、开明机电设备市场、浙西五金城、衢州物资调剂市场(实达实五金机械卖场)、粮食批发市场、衢州二手车交易市场。各类专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档次不断提高,管理不断规范,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并呈现出带动产业化发展的喜人局面,四省边界物资集散中心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显现。
3.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新型商贸业态发展迅速。
近年来,我市商贸服务设施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各种较大规模的零售超市、连锁经营、配送中心、商品交易市场以及专卖店、便利店等多种现代商贸业态得到了较快发展。商贸流服务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不断扩大。拍卖、典当、旧货经营等特许行业商贸业态稳步发展,会展业得到初步发展。
二、存在问题
1.现有商业首位度低,聚集能力不足
就目前情况分析,衢州市区商贸业,特别是零售业发展总规模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但从现代化中等城市的要求看,城区现有商业规模、档次尚不够高,硬件设施与先进水平差距还较大,尤其缺少能代表衢州商贸业发展趋势、能带动地区商贸业发展、并有可能成为衢州形象标志建筑的大中型商贸龙头企业。
2.业态结构、行业结构欠合理,新兴业态发展不够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段推进,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商业均出现了新兴业态迅速发展的局面,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会展经济等新型商贸业态在经济发达城市都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这些新兴业态在衢州发展不快,整体规模不大,水平较低,仍处在培育期。市区传统商贸集聚区分布也不合理,专业特色街区发展氛围不浓,老城区黄金地段商场、店铺密度过高,而新区和新居住区以及经济开发区商贸服务设施比较少。
3.现有商贸状况不能适应城市总体发展的需要
市区商业主要集中在中心区,随着城市东扩西移,城市商业也应逐步向东、向西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高铁时代的来临,都需要有现代化的商贸业与之相配套。
4.现有商业业态不能满足居民生活消费的需要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迅速增加,消费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工作之余,休闲、购物成为生活的重要方面。传统商业商业业态已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消费需求,新的商业业态亟待发展,如汽车城、数码城等新型商业业态的市场较大需求。
5.现有商贸服务产业的整合力度不够
衢州市在向全国和世界宣传、展示、推销衢州市工农业产品方面未能表现出强有力的姿态,与衢州市比较发达的现代制造业加工业的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有必要站在衢州经济整体的角度整合衢州农业、工业和商贸也的对外营销力量,促进衢州产品叫响全国、走向世界。
6.现有商贸业缺乏应有的深厚文化内涵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卫生文明城市,衢州商贸业应当在打造衢州城市形象、表现衢州“两子”文化、围棋文化等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衢州民风民俗、宣传衢州的优良文化传统方面起到展示作用,从外观和内涵上全面提升衢州商贸业的文化氛围,这是衢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商贸业应在这方面承担重要任务。
三、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紧紧围绕培育四省边际商贸中心,打造现代化商贸集聚区为中心目标,强化规划引导,合理优化空间布局,推进重大商贸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商贸龙头企业,加快传统商贸业改造和新型业态的设置,形成与工农业相配套的、特色鲜明、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新型商贸流通业集聚区。
四、空间布局
根据《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市空间布局和衢州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趋势,衢州市商贸流通业形成市级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及社区商业网点(包括重点乡镇商业网点)三个层次。本规划主要对市级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和专业市场进行规划布局,形成“二主三副多点”的商贸服务业空间布局形式。二主:包括中心区商业中心和西区商业中心两个市级商业中心;三副:包括衢江区商业中心、城南巨化商业中心和东港商业中心;多点:包括多个专业市场和多个配送中心。
市级商业中心
市级商业中心业态设置原则:发展综合体、大型购物中心、商务中心、会展、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综合超市、文化娱乐网点;适度设置超市、便利店、餐饮网点、生活服务网点;控制设置仓储式商场和农贸市场。
1.中心区商业中心
中心区商业中心主要由南湖广场商业圈、南街商业圈、三衢路商业圈、世纪广场商业圈、站前广场商业圈和下张商业圈六个商业圈组成。南湖广场商业圈和南街商业圈分布在衢州古城的中心区域,是衢州的传统商业圈;下张商业圈是随着下张“工改商”区块的建设,规划建设的服务于本区块的商业圈;其余三个商业圈位于老浙赣铁路线以南片区,是随着城市的发展新形成的商业圈。规划期内,利用现有的商业网络,明确商业中心定位,调整传统商业圈内的业态分布,合理规划老城改造后留出的空地,积极规划建设城市综合体,发展新型业态,提高服务水平,提升老城区城市品位,促进整个协调发展;同时,明确新商圈的功能定位,积极扩展新商圈的规模,发展多种业态,与传统商圈共同构成功能齐全、业态丰富、辐射力强的城市商业中心。
(1)南街商业圈
南街及周边商业街区是衢州传统的商业中心,汇聚了众多的精品商店、酒店、金融网点、电器商场和通讯产品商店。该商圈以商品零售为主,提供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满足人们需求的多样化选择,形成热闹繁荣的商业街区,充分满足各类阶层的消费需求。
南街商业圈主要包括上下街、中河沿—蛟池街、仁德路—狮桥街和南街—新桥街。上下街将继续保持老城区的商业中心街的地位,重点加强引导,调整优化网点布局,提高档次,功能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发展专卖店、连锁店和超市等新型业态,扶持中百商厦、家电城、宏图三胞等重点商贸企业做大做强;中河沿—蛟池街经营商品以服饰、床上用品、鞋类为主,业态上以专营店为特色;仁德路和狮桥街发展特色餐饮店,整治卫生,改善商业环境新桥街续继培育发展旅游休闲业和文化产业,实现文化与商业的融合;南街正在进行拆迁改造工作,拆迁征用土地将用于南街拓宽改造的建设和完善南街商业功能、提升商业品质的建设,在商业提升改造中,规划增强停车、休闲功能,通过对南街的改造使整个南街商业圈的购物环境得到有效提升。
(2)南湖商业圈
该商圈主要以南湖广场为中心,包含周边的各类商业区块。南湖广场片区的规划工作已经完成,具体规划如下:
南湖广场——对南湖广场进行整体修缮、改造。移除现状的雕塑,利用原火车候车楼前的平台建成演出台,形成可容纳7000座以上的大型演出、典礼等的场地。
南面——会展中心建筑面积0.5万平方米,由原火车站站房改造而成,规模较小,适合小型的室内商业展览展销和文化活动等,该会展中心的扩建改造工作将于近期启动,改造后的会展中心结合南湖广场,将可以承接中大型的商业展览展销和文化活动。
北面——南湖广场北面是东方大酒店和邮政局,东方大酒店包括酒店和超市,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是衢州本土品牌酒店;邮政局是一栋商业办公综合楼,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规划予以保留整治。
东面——南湖广场的东面规划建设酒店、超市、宾馆等功能的综合性大楼,建筑面积达3.78万平方米。广场东北角是红太阳大酒店,建筑面积0.75万平方米,是一家规模适中的商业酒店,规划予以保留整治。
西面——南湖广场的西面规划建设集餐饮、精品购物、娱乐与一体的商业、商务综合性建筑群,建筑面积达6.4万平方米,打造配套服务设施完善、购物休闲一站式的现代购物中心。
基于南湖商圈商务中心的定位,结合南湖广场的提升改造,对南湖商圈的现有商业业态进行调整和整合,大力支持购物中心和会展中心的积极发展,突出消费品牌优势,形成集品牌消费、休闲娱乐、商务会展等主题于一体的现代商贸中心。
(3)三衢路商业圈
以大润发超市为中心形成一个专业店集聚商圈,主要发展超市、专业店、宾馆、餐饮、零售等传统商业业态,该商圈主要对现有商业进行改造品质提升。
(4)世纪广场商业圈
以世纪广场为中心,综合考虑世纪花园小区、彩虹嘉苑小区和乐业小区居民区,按10万人与2公里半发展一个超市,一个星级宾馆和部分餐饮店以及相应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
(5)站前广场商业圈
以汽车长途客运站和火车站为中心,在站前区配套建设以特色商务、餐饮业、便利店、超市、宾馆为主的商贸业服务区。
(6)下张商业圈
以下张“工改商”商贸区规划的商务娱乐区为中心,规划建设为经济开发区和周边居民服务的商业服务类设施,主要包括超市、酒店宾馆、娱乐、餐饮及相应便利店。
2.西区商业中心
西区是衢州城市未来发展的主方向,是集行政办公、文化教育、商贸金融、会展商务、休闲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衢州城市新中心。
西区商业中心以西区核心区为中心,包括周边的商业街及商业配套设施,形成一个辐射整个衢州市区的现代化商业服务中心。西区核心区是衢江、花园路和白云路围合呈等腰三角形的区域。目前,西区中心区正在建设的商业建筑有白云超市、名门商务中心、利时百货和金侨国际大酒店,规划设置的业态分别有:超市、商务办公、购物中心、酒店和百货。按照西区正在建设项目的情况,西区核心商业圈的业态正趋于丰富,但业态种类还有待完善。
商业中心规划重点发展综合性的购物中心、高级商务楼、星级酒店、高级娱乐设施、会展服务等,着力打造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区。规划在核心区建设城市商务中心(CBD),并沿白云大道和九华大道两侧集中设置金融、酒店、商业服务等设施。规划近期耗资8亿建设中央商业区,打造具有衢州特色的城市综合体,积极引进与衢州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商业业态。通过对CBD品牌的营造,可以使衢州形成一个新的题材和具有长远意义的新增长点,带动衢州经济的发展,又可以提升衢州的现代化开放化水准,同时发挥品牌辐射功能,带动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CBD功能的发挥,能促使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在西区交汇,并通过各种经济活动改变其形态,然后向外输出,以此辐射整个城市及更广阔的地区,带动衢州地区的发展。未来继续拟建西区商务会展中心、花园商贸中心、现代大厦、三江大厦、灵溪大厦等商贸商务大厦,并积极发展会展业,建设现代化的会展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