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现有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区的政策优势,加强闽台特殊海关监管区和管理机构的合作,推动两地通关作业管理信息化、互设办事处和实现有关单证互换互认。积极鼓励、引导闽台大型物流企业间通过投资、合作、参股等形式,加大物流设施投入,共同做大物流产业。进一步推动我省与台湾物流行业协会的合作交流,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重大问题,鼓励台湾海空航运企业、物流企业来闽投资兴业,利用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物流应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提高综合物流服务能力。依托厦门、福州、湄洲湾三大港口和海峡西岸三级物流节点城市网络以及三级物流运作设施网络,推动台湾大宗散货和物资经由我省各大港区中转。依托临港工业、产业集群和台资企业集中区,围绕原辅料供应、零部件及产成品仓储配送,建设物流配送或专业配送中心。扩大“区港联动”,加强与高雄自由贸易港区等台湾港区合作对接,发展对台保税仓储、贸易采购、配送中转等业务。加强港口铁路和高速公路支线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推进海陆联运,拓展港口腹地。着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构建现代物流供应链体系。加快“福州邮政物流中心”、“海峡邮政第二枢纽中心”建设,开展邮政空中快递等邮政物流业务。
七、创意产业
加强创意设计合作,重点推介福州、厦门等创意产业园区,对接台湾创意设计中心、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推进联合建设时尚创意中心,吸引台湾工业设计、时尚设计、工艺美术设计、新包装设计、平面设计等设计企业入驻。加强数字服务创意合作,重点推介福州、厦门软件园对接台湾创意设计中心,吸引台湾动画动漫、网络游戏、软件设计、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入驻。建立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园、文化产业合作中心以及产业基地,举办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会,打造两地及海外企业合作平台,大力支持开展文化服务产业合作。建设平潭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试验区,通过两岸合作建立创意研发基地,带动产业发展,实现创意产业与其它产业联动发展。
八、服务外包业
搭建闽台服务外包合作平台,共同拓展国际服务外包市场。落实ECFA及服务业对台开放在福建先行先试政策措施,支持台湾服务提供者依照相关规定到福建开办会计、法律、管理咨询、中介服务等专业服务机构;依托福厦软件园和有条件的软件开发基地,吸引台湾企业服务外包转移;联合承接全球软件开发、金融后台、研发设计、数据处理等服务外包,以面向全球的闽南语呼叫中心为突破口,打造区域服务外包品牌,建设服务全国、面向国际的闽台服务外包基地。
九、会展业
加强与台湾台北、台中、高雄世界贸易中心的联系,推动台湾会议服务业到我省设立独资企业,参与我省大型会展、论坛等活动的策划,利用闽台会展业在人才、资金、管理经验、市场资源等方面的互补性,扩大我省会展规模,带动会展专业人才的需求;支持我省会议服务公司以独资、合资、合伙等形式在台湾设立分公司,与台湾会展企业合办专业展览、提供会议服务;允许台商以跨境交付方式,在福建省试点举办展览。
十、生物医药产业
利用台湾生物科技优势,以中草药物萃取技术、生物酶制剂、有机酸和多元醇等生物制品、海洋生物技术等作为合作重点,在灵芝萃取技术应用及生物酶制剂应用合作等方面取得突破。优先扶持平潭综合实验区肽谷生物科技等生物科技项目的建设与发展,鼓励并支持漳州片仔癀、厦门星鲨、厦门中药厂等省内龙头企业与台湾生物医药企业开展合作,推动三明、南平(武夷新区)、泉州永春与台湾合作开发生物医药产业。
第四章 空间布局
发挥厦门湾、闽江口、湄洲湾的引领作用,依托平潭综合实验区和现有各类台商投资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一批与台湾产业相衔接,区域特色鲜明、产业分工合理的闽台产业合作专业化园区,形成“五区十园”的战略布局,构建两岸经贸合作的紧密区域。
专栏三:闽台产业合作总体空间布局--“五区十园”
|
1.“五区”:
(1)平潭综合实验区,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生物、现代服务业等产业
(2)福州台商投资区,平板显示、金属深加工、轻工等产业
(3)厦门台商投资区,电子及电工电器、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等产业
(4)泉州台商投资区,机械装备、轻工、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
(5)漳州台商投资区,金属深加工、机械装备、食品深加工、智能家电等产业
2.“十园”:
(1)古雷台湾石化工业园,炼化一体化龙头项目、石化中下游产品项目
(2)福州青口汽车工业园,汽车、汽车电子等产业
(3)福清洪宽台湾工业园,数控机床等高端装备制造业
(4)泉州(南安、晋江)高端装备工业园,装备制造和高端模具等产业
(5)南靖台湾精密装备园,数控机床等高精密机械
(6)福安东元电机工业园,电机电器产业
(7)莆田台湾高新产业园,电子信息、机械装备与轻工等产业
(8)龙岩机械装备工业园,工程及运输机械和环保机械等产业
(9)三明台湾生态工业园,高新技术产业、林产工业等产业
(10)武夷新区特色产业园,资源深加工产业和以生物为主的新兴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