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的通知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在“十一五”基础上有显著发展,公众获取科学技术知识渠道进一步拓宽,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更加理性和科学,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得到大幅提高。我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人群比例较2010年再有较大幅度上升,接近或达到2010年全国平均水平。

  --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得到深入落实。突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工作主题,重点宣传低碳经济、创新创造、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等观念和知识,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公民提高科学素质的主动性显著增强。公众了解科学技术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的愿望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处理实际问题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结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继续推动面向未成年人、农牧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等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行动,以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

  --科普工作队伍不断壮大。稳定专职科普工作者队伍,发展兼职科普工作者队伍,扩大科普志愿者队伍,形成专家与群众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多层面的科普工作队伍。

  --公共科普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和监测评估等体系进一步完善。科学教育与培训体系不断完善,大众传媒、科普基础设施的科技传播与普及力度不断增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基础得到加强。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机制趋于完善。资源共享机制逐步完善,资源集成和有效利用得到加强;政府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完善法规政策和奖惩制度,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的体制逐步建立;社会各方面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联合协作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合力不断增强,社会化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三、重点任务

  根据指导方针和目标,“十二五”时期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着重培养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科学素质。

  --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校内科学教育。不断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的质量,包括提高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职业高中阶段未成年人科学骨干课程、通用技术、探索性学习等课程的教育质量。要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普及节能环保、心理生理健康、应急安全避险、气象灾害等自然灾害防御、低碳经济以及“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知识。要大力营造崇尚科学的校园文化氛围,创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进一步缩小城乡科学教育的差距,推动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的协调发展。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