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的通知

  3. 各区市县文化馆、图书馆均配备1台流动服务车。文化馆每年组织流动演出12场以上,流动展览10场以上;图书馆每年下基层服务次数不低于50次。每个行政村每年观看5场以上戏剧或文艺演出,每年组织8次以上规模较大的文体活动。
  4. 深入推进全市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各级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面向广大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实施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制度。不断完善残障人士以及老年人、未成年人的设施设备功能;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6小时;文化馆(站)、博物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2小时。公共图书馆设立盲文阅读区,配备设备和盲文读物。文化馆经常组织开展针对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的各类文体活动,开展面向农民工的文化培训等。
  (三)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
  1. 继续推进大连数字图书馆、市少儿数字图书馆建设,实现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的全域共享;加强市级和区市县级文化馆、博物馆数字化建设。100%的群众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使用文化信息资源及享受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等资源服务。
  2. 不断完善“大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库”、“大连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库”、“大连市少儿数字文献资源库”、“大连白云书院讲座视频资源库”等地方特色资源库建设,继续挖掘、编制具有大连特色的数字资源库,建立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群众活动远程指导网络。
  3. 支持采用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影视、移动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娱乐产品,推进广播电视传播和电影放映数字化进程。支持华臣公司、万达公司等电影院线加强数字化影院建设。
  (四)人才队伍建设
  1. 各区市县、先导区要整合和增加编制,使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的人员编制达到3名以上,行政村和社区至少有1名财政补贴的文化管理员。
  2. 区市县文化单位在职员工参加脱产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15天;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参加集中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5天。
  (五)课题研究
  参与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技术支撑”课题研究工作。结合大连实际,承担“大连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村入户模式研究”子课题,并形成课题研究成果,上交课题报告。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组织支撑机制
  成立大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李万才市长担任,副组长由朱程清副市长担任,成员由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区市县政府主要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政府副秘书长担任,副主任由市文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等领导担任。各级政府要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