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民掌握运用先进实用技术的能力和职业技能,力争7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生产技术或职业技能及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农民经营管理能力、转移就业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创业发展的能力。
2、措施
--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
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科学素质教育活动,每年对村以上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村青年党员进行轮训。
加大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对农村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农村经济组织带头人的培训,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基层管理人才和科技致富带头人。
--全面实施“科普惠农”工程
认真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大力发展和培育农村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普致富带头人,示范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和成果。在“十二五”期间争取每年有3-4个科普惠农项目列入国家财政部、中国科协表彰和经费资助。在实现村级“站、栏、员”(科普宣传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宣传员)全覆盖的基础上,力争创建农村科普服务站20个。
--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农村科普活动
深入开展科技下乡、实用技术进村入户、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总结推广科普宣传员、科普惠农服务站等做法,探索科技人员与农民互动的科技咨询服务长效机制。
--培育农村新型科技服务组织
加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函大建设,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跟踪服务。
(三)城镇劳动者和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
1、任务
全面落实《科学素质纲要》,着力提高城镇劳动者的就业再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努力提高城镇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
--宣传科学发展观,倡导和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降耗、安全生产、低碳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促进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围绕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求,以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提高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科学素质,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要求。
--围绕就业需求,提高劳动者的就业再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围绕城镇化进程、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转移的需要,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
--围绕建设文明和谐的学习型社区,提升社区居民学习科学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社区居民应用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社区居民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措施
--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加强社区科普工作
启动“社区科普益民计划”试点工作,实现社区“科普工作的规范化、科普活动组织的常态化和社区内外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化”的目标要求。力争到2015年全市有20个社区达到“社区科普益民计划”指标要求。围绕安全、健康、环保等内容,开展科教进社区、科普超市进社区、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充分利用社区科普学校、文明学校、市民学校,经常组织开展以卫生、健康、计生、环保、安全、节能减排、防灾减灾等主题的科技咨询、科普讲座、专家义诊等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面向社区居民开展科普教育和培训活动。
继续组织开展创建科普示范社区、科普楼院、科普家庭活动,建设社区科普活动室。到2015年,全市80%的社区建有1个科普活动室,全市70%以上的社区达到科普示范社区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