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点发展领域和主要发展任务
(一)重点发展领域
通过政府推动、应用牵引和创新驱动,重点攻克物联网应用中存在的技术瓶颈,力争在制约物联网发展的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建立物联网特色产业园,加快形成较为完备的物联网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1.重点技术发展领域。着力发展集成与应用技术,攻克一批在物联网特定领域的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加强共性技术研究。一是发展物联网系统集成。重点发展RFID封装集成、物联网应用集成、软硬件接口集成及物联网智能控制集成;二是推进物联网应用及标准化。参与物联网技术协议与规范、软件开发平台、开发工具及中间件构造标准制定;三是发展共性支撑技术。加强编程、系统测试、情境感知、稳私保护等共性技术研发及新材料、新能源等基础支撑技术研究;四是发展无线传感网节点技术。加强对各类低功耗、低成本无线传感网节点技术及其节点专用操作系统研发;五是发展物联网组网与协同处理技术。加强物联网网络体系架构、传感通信与协同感知处理技术的研发应用。
2.重点产业发展领域。重点培育物联网核心产业,以先导应用促进产业发展。一是发展物联网核心产业。重点发展与物联网产业链紧密关联的硬件、软件、系统集成及运营服务四大核心领域;二是发展物联网支撑产业。支持发展传感器件、集成电路、网络与通信设备、微能源、新材料、计算机及软件等相关支撑产业;三是发展物联网带动产业。利用物联网产业化和应用对传统产业的重大变革,重点推进带动效应明显的产业的发展。
(二)主要发展任务
抢抓发展机遇,加快物联网科教研发资源、产业资源和金融资源的引进集聚,以核心技术支撑平台和示范应用工程建设为核心,抢占技术、产业、应用、人才制高点。
1.建立技术和产业化研发机构。重点建设昆明市物联网及泛在工程技术中心,作为昆明市物联网技术研发和产业服务的引领机构,集聚整合昆明与国内外的相关资源,开展重大技术攻关与产业孵化,加强技术集成,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加快形成以政府引导、市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区域自主创新体系。
2.建设昆明物联网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围绕相关企业技术创新共性需求,依托昆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先进的、实用的物联网技术研发、测试、培训公共服务平台。发挥政府配置资源的优势,积极引进中介服务组织,提供投融资担保、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交易、人才流动等服务。
3.规划产业布局,提升产业载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打造以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支撑的物联网产业核心区(规划用地100亩),形成以云南南天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云南云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等企业集团为支撑的物联网产业重点区域,打造物联网产业基地、应用示范园区、产业园区和人才培训基地,鼓励物联网相关企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各县(市)区政府应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为全市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配套、支撑和服务,走特色化发展道路。积极向物联网核心产业和支撑产业拓展,做大、做强全市的物联网产业链,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互动共赢的全市物联网产业发展格局。
4.推进应用示范,提升市场服务能力。重点推进经济和公共管理两个领域物联网示范建设,以企业和市场为主体,加快推进智能工业、智能环保、智能交通、感知旅游、智慧灾害防控、感知农业、智慧安全、智慧医护、感知物流、智能电网、支撑环境等11个方面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昆明市物联网重点应用示范项目表
工程名称
| 重点应用示范
项目
| 简 介
|
1.智能工业
| 工业程序控制系统推广项目
| 以全市支柱、重点产业企业为主要应用领域,以物联网为技术方法,建立全工艺流程实时监测和智能控制系统,实施生产过程、检验检测等环节的智能控制和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生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
基于物联网的节能、节源建筑示范项目
| 在农业、工业、服务业中广泛使用物联网技术,提高各产业能源使用效率。在政府机关、科研院校和商业区写字楼铺设物联网,实时收集水、电等资源使用信息,根据人员活动情况自动调节空调、照明和水源。
|
装备产品升级推广项目
| 在装备制造企业产品中集成物联网技术,带动装备升级,提升相关行业产品竞争力。
|
2.智能环保
| 滇池环境监测物联网系统及预警建设项目
| 建立滇池及其水系的水质监测物联网平台,实时获取水质的动态信息,完成分布式协同处理与信息综合,对水质恶化及时报警并快速采取应对措施。
|
宜居城市环境品质智能监测平台建设项目
| 在城市市区和重要工业区建立基于物联网的环境品质监测系统,为管理机构评估环境、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为公众提供查询服务。
|
重点排污企业智慧化远程监控平台建设项目
| 针对重点排污企业建立排放物实时监测物联网系统,实时获取企业排污信息,加强对污染物的及时处理。
|
3.智能交通
| 交通流量与违规监测网络及平台建设项目
| 建设城市交通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城区交通流量实时监测与动态诱导和信息发布系统、发展基于物联网的传感车牌和交通智能控制系统。
|
智能停车系统建设项目
| 建设基于物联网的停车智慧诱导和管理系统,实现信息查询和自动收费功能。
|
4.感知旅游
| 感知旅游景区建设项目
| 建设能够实时回馈全市各主要旅游景区景点相关物理信息的物联网信息系统,实现全市旅游业的智慧化。
|
RFID导游证管理
| 基于RFID导游证,实现对导游信息快速核对管理,及景区景点签到管理。
|
5.智慧灾害防控
| 水文物联监测及洪灾预警平台建设
| 建立水文智能监测系统,对洪涝灾害及时预警,与水务、气象部门和城市应急指挥系统联网。
|
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
| 建设监测云、水、露点、冰厚、雷电等的高密度微气候物联网监测系统,构建气象灾害预警平台,对中小尺度的气象灾害及时预警。
|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控系统
| 建设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崩坝、喀斯特塌陷等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对地质灾害进行早期监测、预警和有效应急处理。
|
6.感知农业
| 精准农业物联网系统
| 建设农业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完成风、光、水、热、肥和农药等数据的采集和环境控制,为农业生产全过程提供智慧化服务,并有效提高农业集约化生产程度。重点建设蔬菜瓜果信息溯源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以花卉及烟叶种植环境监测、生产管理和防盗监控系统,提升生产和管理效率,推动花卉、蔬菜大棚种植数字化发展。
|
农业服务、管理和远程监测平台
| 建设农田服务、管理和远程监测平台,完成数据采集和环境控制,为生产全过程提供高水平的信息和决策服务。
|
7.智慧安全
| 重点区域周界防入侵示范项目
| 在重要区域的周界建设基于多种物联信息、低误报率的入侵检测系统,接入城市公共安全物联网平台。
|
城市公共安全大平台建设项目
| 建设城市热点地区物联网监控系统,具备异常事件自动发现和智能预警功能,覆盖主要商业区、娱乐区、主要交通路口和治安事件多发区,与消防、公安、急救等部门联动,实现实时监控、应急指挥和事后评估。
|
重要基础设施结构健康监测平台
| 在重要的桥梁、建筑、隧道及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中铺设物联网,对设施的结构健康进行实时监测,避免重大事故。
|
隧道安全管理系统
| 针对隧道施工现场监测需求,集隧道施工人员考勤、区域定位、安全预警、灾后急救、日常管理等功能于一体。
|
金融押运安全监管系统
| 针对金融行业的银行网点,金库和押运公司应用需求而设计。主要通过RFID电子标签实现对押运人员、押运车辆、配备枪弹物资和钱箱(库包)的登记扫描、监控、查询与管理等功能。
|
智慧小区示范项目
| 通过在住宅小区引入物联网技术,建设联入城市公共安全平台的小区安防系统以及家庭安全环境监控平台。
|
8.智慧医护
| 疫苗冷链管理系统
| 疫苗通常需要全程冷链运输,系统实现对疫苗运输途中状况的监控,包括车内温度、汽车行驶状况等,从而保证疫苗的安全,实现疫苗产品的可追溯性。
|
个人健康实时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 通过物联网,建立可实时感知个人健康信息的监测和服务平台,主要面向老年市民、离退休人员等开展小规模试点。
|
智慧重症监护病房示范平台建设
| 建设重症监护病房智能系统,对危重病人生理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提高护理水平,降低医疗护理费用,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益。
|
9.感知物流
| 危险品运输监控系统
| 建设危险品运输位置感知和泄露全程监测平台,实现用户、物流、路政、交警和消防等部门联动。
|
集装箱智能物流调度系统及平台
| 建设基于物联网的机场、车站感知调度与通关平台,通过堆场内的物联网,实现人员、货柜车和集装箱定位跟踪与智慧调度,提升站场调度效率,加快货物通关速度。
|
食品流通追溯系统
| 在肉类蔬菜等食品安全溯源示范应用的基础上,扩大基于RFID标签的食品安全可追溯物联网体系建设,建成全市统一的综合食品溯源管理基础平台、数据资源平台和呼叫服务平台,实现对食品生产、流通过程的全程追溯和安全监管。
|
云港智能物流系统
| 建立基于云南国际物流智能无水港物联网系统,通过云港保税物流的特点,以点带面,促进云南智能大物流的形成。
|
10.智能电网
| 电网电力设施智能监测网络平台
| 以电力设施状态监测和高空塔架应急抢险等应用为切入点,建立基于移动通信网路的智慧电网物联网,保障电网可靠、安全、经济、高效地运行,为工业生产提供健康的能源环境。
|
智慧化远程抄表系统及网络升级项目
| 建立电力远程抄表平台,实现全远程抄表和智能缴费,提升基础设施精细管理和自动化运营能力。
|
11.支撑环境
| 建立物联网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
| 依托昆明学院,建立培养以小语种物联网人才为支撑的辐射东南亚、南亚地区的物联网示范工程;建立物联网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构建公共服务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