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照“低碳绿色、转型发展”的更高要求,节能降耗工作进入新一轮攻坚和深化阶段。“十二五”期间,新区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的刚性约束将更加明显,转型发展的要求也更加迫切。从经济发展目标来看,“十二五”期间新区经济增速保持在年均11%以上(2015年GDP总量将达到8000亿元),按照现有的产业结构和能耗水平测算,到2015年末新区区域口径总能耗需2250万吨标准煤,能源供应形势极其严峻。新区“十二五”总体规划明确提出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如何进一步深化节能降耗工作,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推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成为“十二五”节能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紧迫要求。
2、“十二五”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外部资源约束性对节能工作形成倒逼机制。根据国家、市的规划目标,能源总量控制要求成为指导性指标,“十二五”期间新区能源供应与能源消费增长不相适应的矛盾将进一步凸现。若 “十一五”经济增速保持在年均11%水平,新区考核口径能源消费总量需1110万吨标准煤,而根据市里下达的“十二五”末考核口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813万吨标准煤以内的目标任务(“十二五”年均增速约4.3%),需通过强化结构调整和技术节能去解决“十二五”末面临的年耗能约297万吨标煤的缺口。
3、“十二五”节能及碳减排约束性目标,对节能降耗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十二五”期间节能指标仍列为约束性指标,要求继续保持下降态势,浦东新区“十二五”期间节能降耗面临的任务非常艰巨。从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的空间来看,新区2010年万元增加值能耗为0.282吨标准煤(考核口径),其中工业为0.432吨标准煤,三产为0.193吨标准煤。从能耗绝对水平来看,已处于全国先进水平,未来下降空间较小。同时国家和市层面提出了“十二五”碳排放指标要求,新区“十二五”期间也将面临碳减排目标带来的约束性挑战,如建立新区层面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体系,促进碳排放约束性目标推进体制,引导形成低碳生产模式、生活模式及消费模式的激励机制等。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低碳绿色、转型发展”为指导,围绕浦东“十二五”建设科学发展先行区、“四个中心”核心区、综合改革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区的总体目标,大力实施节能降耗发展战略,推进节能工作的制度创新、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管理强化,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技术服务体系、严格的监督管理体系和有效的政策支撑体系,加快形成绿色、生态、低碳的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促进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期间,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新区节能降耗工作:
一是坚持区域总体节能与考核领域节能相结合。坚持把节能降耗作为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战略,将节能低碳与区域规划布局,产业项目选择,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相结合。同时进一步加大对考核口径的重点领域(工业、交通运输、商业旅游及公共机构)推进力度,围绕“十二五”节能目标,深化落实针对性的节能措施。
二是坚持结构节能与技术节能相结合。加快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2015年三产比例提高到65%),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浦东低碳化发展。同时积极推进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结构调整工作力度,注重推广节能先进技术,持续降低重点单位产品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