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工程名称 | 内容 | 节能量 |
1 | 淘汰落后产能和产业结构调整 | 高耗能行业产业结构调整项目500项 | 35 |
2 | 工业节能技改 | 电机改造、变频传动装置改造等工业节能技改项目250项 | 10 |
3 |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 | 完成建筑节能改造320万平方米,太阳能光热一体化面积300万平方米;光伏建筑一体化装机容量2.5MW。 | 15 |
4 | 节能产品推广与应用 | 推广节能灯及高效电机 | / |
5 | 能源审计和电能平衡测试 | 组织30家重点工业企业能源审计,100家用能企业电能平衡测试,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80栋,分项计量60栋 | / |
6 | 分布式能源、可再生能源示范、循环经济和低碳试点 | 工业园区、医院推广分布式能源,推进一批循环经济和可再生能源利用项目,临港及金桥低碳实践区建设 | 10 |
| 合 计 | | 70 |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批项目、核能耗”机制,严格控制新增能耗
一是严格执行前置性能耗评估制度。按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6号令)及《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投资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府发(2011)38号)文件要求,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能耗评估审查管理。进一步优化调整新区基建项目审批流程,对新建项目实施前置性的节能评价和审查制度,从源头上把好“节能”关。
二是继续实施“行业限批”和“区域限批”的规定。综合考虑产业导向、能耗总量控制、土地规划和环境容量等方面的约束,对不符合新区“十二五”规划导向、能耗高、污染重的项目予以限批。
(二)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深入挖掘存量节能潜力
一是加强检查指导。确实落实新区年耗能2000吨标准煤以上用能单位节能降耗的目标责任,层层落实到位,建立行业管理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及企业的“三位一体”管理监督体系。完善能耗计量和统计,组织开展节能设备检测,编制节能降耗实施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