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金融信息化水平,助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鼓励和支持信息、咨询、信用等金融信息服务机构发展,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金融资讯机构、信用评级公司入驻浦东。探索建设具有公共金融数据中心和金融信息服务能力的浦东金融云服务机构。整合完善并加强金融信用信息采集和共享机制,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信用信息采集覆盖面和数据量,推动行政管理部门和司法机关信息共享,支持国家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建设。加快提升金融信息公共服务能力,积极发展网络支付三方支付平台,高标准建设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信息基础设施,推动新区金融信息化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提升航运信息化水平,助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挥“三港三区”联动的综合优势,积极推动“三港三区”及大型航运企业制订并实施信息化规划,加快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和理念在电子通关、海关电子监管、电子支付、物流信息、航运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促进航运综合管理向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提升航运信息化服务能级,有效整合航运行政审批、航运物流调度、航运大通关、航运气象导航、航运贸易供应链等功能环节,实现港航内部电子数据互换,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服务。
积极配合“科技兴海”计划,助力海洋事业健康发展。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海洋监测管理、交通运输、海洋产业等方面加强信息化服务,为建设“数字海洋”上海示范区提供最佳实践范例。
提升商旅信息化水平,助推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探索试点贸易便利化改革,不断深化无纸化通关改革,拓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探索“单列制”审批制度改革,形成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贸易便利化环境。积极推进智能商业中心建设,聚焦若干核心商圈,充分应用物联网、3G、4G等新兴技术,打造国内智能商业中心典范。运用世博先进理念和资源优势,加强数字化景区建设,推广电子门票,推动浦东成为世界级综合性的商务会展及都市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中转地和延伸地。加快提升商旅信息化综合服务水平,促进专业性电子商务平台、旅游多媒体展示中心和旅游服务移动信息化平台等的建设。
(7)信息安全保障工程,推动信息安全体系从“被动防御”向“主动保障”明显转变
加快完善信息安全相关规章制度,提升信息安全意识,推动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功能架构,形成智慧浦东建设强有力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完善信息安全制度和规范。强化电子政务安全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和制定信息安全分级测评制度、信用管理、安全认证、信息资源管理等安全规范。完善安全监管平台,推进网络安全监管的全区覆盖,实现高度自动化与智能化的运维调度功能。全面推进数字认证系统应用,拓展认证手段、认证对象,构建统一的安全认证平台,健全认证机制,实现政务应用全覆盖。
建设信息安全综合保障体系。以国家863信息安全基地为依托,建设面向社会的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引进大中型信息安全咨询、评测和技术服务企业,支持信息安全产品研发与应用,促进信息安全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全面提升新区信息安全公共服务、技术防范、安全监测、应急处置能力。
(8)智慧城区样板工程,推动试点区域从“试点建设”向“示范引领”明显转变
聚焦若干基础条件突出、应用前景显著的区域,率先推进建设具有示范和带动效应的样板工程,并坚持以点带面、分步推进的工作机制,逐步向全新区推广覆盖。
开展“智慧镇”建设试点工作。基于镇域在浦东新区当前和未来发展的独特地位和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微缩样版”价值,通过发布“智慧镇”建设指导意见和试点,有步骤地推进“智慧镇”建设。
开展“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商区”试点工作。“社区、园区、商区”是城市功能的基本支点。所以,以“智慧、低碳、生态、宜居”为理念,发布“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商区”建设指导意见,部署试点,有序推进。
有序建设“智慧新城”。以临港新城获得首个国家级下一代互联网试点示范区域为契机,缜密规划、综合、集成应用各种成熟的信息技术和产品,将临港新城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下一代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综合应用示范基地,成为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的“智慧新城”和国际领先的中小型智慧城市样板。
(9)信息市民培训工程,推动市民信息化水平从“基本认知”向“全面应用”明显转变
大幅度提升市民信息化素质。智慧浦东的建设和成效都必须以市民百姓的充分感受为最重要的检视标准,而这种充分感受必然要求市民百姓有比较强烈的信息化时代意识、比较熟练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比较直观的信息化应用效益。这是智慧浦东坚实的群众基础。
为此,“十二五”期间,将充分利用上海和浦东高校及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资源,实施“智慧浦东人”信息化培训计划,每年实施5万人次以上的信息化人才教育和市民信息化培训,全面提升全民参与、感受、使用智慧服务的程度,激发积极参与智慧浦东建设热情,保障智慧浦东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