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实施国际贸易中间商计划,通过形成支持国际贸易企业的税收优惠计划,鼓励国内外大型跨国贸易公司以综保区作为区域或国际贸易活动基地,建立和发展全球和区域贸易网络,进行从采购到分销的一系列贸易增值活动,鼓励国际贸易地区运营总部的集聚,打造和建设以跨国公司共享服务中心为基础的贸易平台。建立我国国内综合性国际贸易企业孵化基地,引导和培育国内有条件的贸易企业在综合保税区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向大型综合性国际贸易企业升级,增强我国贸易企业在国际贸易领域的话语权。
2、国际航运及相关服务业
深化和扩大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的政策效应,积极吸引和做大高端航运服务业,按照国际航运服务业发展惯例,做好三个层次的产业发展推进:第一层次营造吸引船舶运输和港口服务业发展环境,大力推进国际集装箱和进出口集装箱拆拼中转业务,扩大国际物流增值规模;第二层次重点培育航运辅助业,包括代理服务、船员劳务、货运服务、航运经纪、船舶检验等业务项目,吸引跨国物流企业、国际货代企业入驻,引进实体型物流、专业产品物流和航空物流总部,支持国内航空公司在机场保税区设立货运项目;第三层大力推进高端航运服务业,包括航运金融、保险、信息等业态集聚,引进航运企业总部、营运中心、交易所、行业协会,吸引全球性航运组织机构入驻。
大力支持提供物流综合解决方案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推动物流产业由仓储、货代、运输向高端物流和信息化物流发展。加强保税与非保税物流联动,推动海铁联运、海空联运和其他多式联运发展,形成物流无缝衔接运输模式,提高服务全球市场的物流运作效率。要加快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应用,建设综合保税区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动综合保税区物流产业向供应链服务集成转变。
3、高端先进制造业
巩固发展以IT产业为主体的高科技加工制产业,保持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制造、先进机械装备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制造业的优势。要发挥外高桥保税区先进制造产业优势,在集成电路、计算机、平板显示器、通讯和网络设备制造业基础上,积极引进物联网(包含传感器、嵌入式芯片、系统集成)等新兴电子制造业。汽车制造要聚焦于汽车系统总成、零部件研发、测试、制造及进口零配件配送和服务外包业。先进机械装备业重点引进设备价值高、主要原料进口、生产加工过程增值高的跨国机械制造企业。鼓励加工贸易提升产业能级,吸引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生产能力的加工贸易企业入驻保税区。依托和发挥保税政策功能优势和国际贸易、物流服务的集成优势,升级发展新型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大力扶持微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等生物医药产业、航运装备制造业发展。
4、提高招商引资质量
抓住跨国公司整合、国际贸易和物流航运业产业链延伸、功能创新业务项目做大、空运物流集聚、加工制造业升级以及离岸国际服务贸易培育等机遇和重点,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形成综保区招商引资服务体系。加大招商宣传推介力度,充分利用中介、互联网等手段,扩大招商渠道。通过制定针对性招商引资政策和招商引资目标企业目录,开展主题招商,举办国际性航运或贸易会议,塑造和扩大综保区的国际品牌效应。要引进一批国内外龙头型企业和领军式项目,推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在综合保税区内集聚,推动区域产业高端化。
(二)促进功能创新,以功能突破促产业升级
“十二五”期间,上海综保区要在巩固和发展特殊区域传统特色功能的基础上,以更高起点推进创新功能,集中塑造产业融合和在岸离岸业务对接的功能平台,巩固提升服务产业高端化升级和与国际惯例全面接轨的发展优势。率先在国际贸易、现代物流、航运金融、离岸型服务贸易等领域培育发展创新性和引领性的新型业务,丰富向自由贸易园(港)区发展的功能内涵,有力发挥国际贸易示范区和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的创新载体和先导突破作用。“十二五”期间功能创新的重点表现在五方面:
1、深化创新国际贸易结算功能
适应跨国公司全球贸易链集成和业务整合需要,深化解决资金流、订单流、货物流相分离条件下国际贸易购汇付汇、资金池管理等业务高效性和控制性需求,将国际贸易结算中心功能做深做大。大力拓展国际贸易人民币结算覆盖面,创新形成国际贸易外币和人民币融合互补的结算功能平台。推动出台国际贸易中间商支持计划,提升综保区作为订单中心、定价中心、结算中心等跨国公司实体性总部经济集聚区能级。积极推进监管模式和流程创新,探索形成保税延展货物入区运作的规范机制,优化贸易便利化服务环境。鼓励发展进出口贸易、离岸贸易和在岸贸易整合业务,打造国家级的进口贸易和进口贸易服务基地。形成以国际贸易为核心、以国际贸易结算服务为特色、以现代物流服务为支撑的亚太地区(全球)国际贸易链集成和管理中心。
2、创新打造集装箱集拼中转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