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建设库区生态隔离带。按照《全国生态公益林建设标准》,结合库周土地利用现状,优先选择以环境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的植被,建设生态隔离带,美化环境,保护水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实行城乡统筹,加强生态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控制城镇生活污染,提高发展保障水平
(十)加强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水源区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坚持“厂网配套、管网先行”的原则,厂网必须同步立项、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加强配套污水处理再利用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再生利用率和农业灌溉用水效率,提高污水资源化水平。水源区所有人口较多、濒临库区和主要入库干流的重点乡镇,要全部建设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对没有污泥处理设施的现有污水处理厂,要尽快解决污泥处置问题,库区污水处理厂污泥和生活垃圾要经过无害化处理,不断完善现有垃圾处理场的渗漏液收集和处置设施。
(十一)加强水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坚持兴利除害并举,统筹协调区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南水北调干渠和受水配套工程、水库、河道及城市生态水系组成的水网体系。积极推进西峡龙湾湖水库、邓州刁河水库、内乡北湾水库等水源工程建设,统筹规划城镇供水和移民点、山区居民人畜饮水设施。探索建立和完善水权制度,推进水资源节约利用。
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
(十二)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库区周边及干线沿岸县市要围绕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强“果、药、茶、菌、菜”等优势农产品生产,重点发展柑橘、猕猴桃、油桃、板栗、食用菌、有机茶、蔬菜等绿色农产品种植,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名优品牌。建设山茱萸、丹参、葛根、金银花等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
(十三)发展集约养殖业。支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化养殖大户大力发展特色畜禽养殖,实现集约化生产和标准化饲养,产生的粪便和污水实行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和减量化处理。适度发展淡水养殖业,积极生产无公害、附加值高的水产品,严禁投放饵料的网箱养殖,保护水域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