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修订完善生产安全事故相关预案,指导、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制定、完善相关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每年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不少于2次。(县安监局负责)
(二)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
1、制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的资金投入机制和补偿、激励等相关政策。(县财政局、安监局负责)
2、建立和完善应对因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预报、预警、预防和救援机制,加强安全生产风险分析,及时掌握重特大险情信息和情况,发出预警通知,为及时、有效地防范和处置事故灾难提供保障。(县气象局牵头,县安监局、国土资源局等相关部门分工负责)
3、核实登记社会资源情况,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库。(县安监局负责,各相关部门分工负责)
4、落实专项资金,储备相应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装备、物资。(县民政局、财政局、安监局等相关部门负责)
(三)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标准,加快应急救援基地、骨干救援队伍建设,做好县域内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规划、布局和实施工作。(县安监局负责)
五、严格安全生产准入条件
(一)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技术标准
落实高危行业从业人员资格条件,督促企业落实专项安全技术作业规程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安监局牵头,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二)严格安全生产准入
1、在进行产业布局、重大经济技术决策时要进行安全评估。(县发改委、安监局牵头负责)
2、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严格贯彻执行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县发改委、经贸局、公安局、安监局、交通局、建设局、质监局、水利局分工负责)
六、加强政策引导
(一)加大对安全技术装备发展的政策支持
鼓励和引导企业研发、采用先进适用的安全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安全生产适用技术和新装备、新工艺、新标准。把安全检测监控、安全设备设施、个体防护装备、灾害监控、特种安全设施及应急救援装备等研发制造,作为安全产业加以培育。(县经贸局负责,县发改委、科技局、公安局、财政局、建设局、交通局、水利局、农机局、安监局、质监局配合)
(二)加大安全专项投入
1、每年安排一定的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县级不低于100万元,乡镇不低于10万元,并逐年增加。(县财政局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