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12年重点工作及责任分解的通知

  主要措施:
  (1)研究制定支持主导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引导各地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实施主导产业重大生产力布局调整,推进20个省级基地、实施20项关键工程、推动2000个重大项目。
  牵头负责领导:詹夏来
  牵头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
  协同配合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委、省商务厅、省统计局、省能源局、省发展研究中心等。
  (2)建立工业转型升级工作机制,围绕十大产业链、280个企业和1000多种产品,协调落实配套政策措施,完善投资导向计划和项目库,建立目标责任制,定期调度,严格考核。重点围绕电子信息、汽车和装备制造、材料和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医药、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谋划一批牵引力大、拉动力强的工业大项目,实施4400多项重点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
  牵头负责领导:黄海嵩
  牵头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协同配合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国资委、省统计局、省政府金融办、省能源局、省发展研究中心等。
  (3)切实加强标准化工作,全面推进质量提升行动,开展“省政府质量奖”评选活动,制定出台安徽省质量发展纲要,争创1-2家国家级知名品牌示范区和国家级质检中心。大力推进商标战略,全面落实商标战略示范城市(区)和示范企业支持措施,力争在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数量上取得新突破,在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工作上取得新进展。
  牵头负责领导:梁卫国
  牵头责任单位:省工商局、省质监局
  协同配合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委、省商务厅、省文化厅、省国资委、省旅游局、省粮食局、省法制办、省政府金融办、省能源局、省发展研究中心、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
  6.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年度目标: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5600亿元左右,增长35%。
  主要措施:认真实施《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千百十”工程。充分发挥专项资金引导作用,省市联动,整合资源,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领军企业和产业基地建设,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积极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吸引一批牵动性强、技术含量高的项目落户我省。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工作。
  牵头负责领导:詹夏来
  牵头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
  协同配合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委、省商务厅、省文化厅、省国资委、省统计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政府金融办、省能源局等。
  7.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年度目标:加快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力争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0家,发明专利授权量较上年增长40%,科技研发经费较上年增长25%,新增新产品产值300亿元以上。全年新增专业技术人才16万人,培训专业技术人员2万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6万人,其中培养新技师6000名,培训高级工5.4万人。大力推进创业和股权投资市场发展。
  主要措施:
  (1)积极推进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启动10家以上企业试点工作。完善“拨、投、减、奖、补”相结合的财政投入机制,加大财政资金支持自主创新的力度。
  牵头负责领导:詹夏来
  牵头责任单位:省财政厅
  协同配合责任单位: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工作推进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等。
  (2)启动建设试验区“人才特区”,实施“611人才行动”。抓好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争取创投基金总投资额较上年增长25%以上,深入实施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保险等试点工作。
  牵头负责领导:倪发科
  牵头责任单位:省科技厅
  协同配合责任单位: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工作推进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等。
  (3)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深入推进技术创新“十百千”行动,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150项重大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研究开发一批牵动性强的新技术和产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2家省级高新区。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40家,新建50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推进建立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若干个新型产学研实体。
  牵头负责领导:倪发科
  牵头责任单位:省科技厅
  协同配合责任单位: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工作推进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等。
  (4)实施科技应用示范工程。重点推进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三个领域的应用示范。推介发布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企业重大技术需求和难题,促进科技成果展示对接转化。加快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试验区合肥创新平台(一中心、三基地)建设,启动运行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完善“科技路路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建设一批科技孵化、技术交易、技术转移等中介服务机构。
  牵头负责领导:倪发科
  牵头责任单位:省科技厅
  协同配合责任单位: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工作推进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等。
  (5)全面贯彻落实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组织实施专业技术人才“八大工程”、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111”人才聚集工程,引进200名科技领军人才和一批创新团队。探索建立面向企业、以业绩为主导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制度,健全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体系,强化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以企业为主体、技工院校为基础,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着力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能力。
  牵头负责领导:黄海嵩
  牵头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协同配合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国资委、省发展研究中心等。
  (6)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年认定省级新产品300项以上;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0家以上;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推介发布高校科研成果1000项以上,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认定产学研示范企业30家;培育认定安徽省自主创新品牌示范企业20户,安徽省质量奖企业50户;重点实施500项技术创新、10项重点产业技术攻关项目;启动1-2项重点产业技术路线图编制工作。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