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化社会团体或组织通过项目管理的形式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建立健全以社区为单位的社会化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使残疾人便利地享受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功能训练、辅助器具适配、心理辅导、康复转介、疾病预防、知识普及和咨询等康复服务。
(3)全面推行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优惠政策,逐步扩大普惠面,不断提高康复救助水平。实施残疾人康复服务项目资助计划,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接受康复训练、康复治疗、辅助器具适配、居家无障碍改造等康复服务给予资助,帮助残疾人改善身体功能。实施0-6岁残疾儿童免费抢救性康复服务计划,重点为0-6岁残疾儿童免费提供包括早期筛查、康复指导、康复训练、医疗康复和辅助器具适配等内容的抢救性基本康复服务。
(4)加大各类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抓好各类康复机构康复技术人员培训和资格认证工作,以及社区康复协调员上岗培训。针对各镇(街)不同类别残疾人的康复需求,邀请从事康复的专家,对镇(街)残联专干、康复员定期开展全面系统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康复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5)建立健全“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残疾预防工作管理体系,广泛开展以社区为基础、以一级预防为重点的三级预防工作。普及免费婚前检查,做好孕产期保健和产前诊断工作,开展新生儿缺陷筛查,建立早期发现、报告和干预制度,有效控制自闭症、脑瘫、重度智力残疾等先天性残疾的发生。强化计划免疫和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开展高危人群定期体检,大幅减少传染病致残;积极开展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预防、监控与治疗,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减少慢性病致残;加强初级眼保健工作,普及青少年视力检查和眼保健,减少白内障、儿童盲、屈光不正等导致的可避免盲。加强对食品和医药行业的监督管理,规范药品使用秩序,减少食源性疾病致残和药物性致残。加强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劳动保护、交通知识和防灾减灾工作,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医疗救助能力,控制减少环境因素和意外事故致残。加强精神残疾的预防和监控,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
(6)加强残疾预防知识宣传普及,提高公众残疾预防意识。树立“幸福生活大讲堂”品牌,深入开展“爱耳日”、“爱眼日”、“预防出生缺陷日”、“防治碘缺乏病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集中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重点做好新婚夫妇、孕产期夫妇、有害环境地区居民、交通和特种行业职工、中小学生等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各种新闻媒体、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途径,面向社会公众进行残疾预防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科学知识等方面的宣传、普及教育工作。
(三)教育
1.主要任务
(1)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逐步实现残疾儿童学前三年免费教育。
(2)全面普及各类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质量。
(3)大力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快发展残疾人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