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代表性建筑主要有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名人故居、桥涵码头、堤坝渠堰、宗教建筑、文化教育建筑、医疗卫生建筑、金融建筑、军事建筑等。
工业遗产主要有生产作坊、作业车间、仓库堆场、管理用房等。
传统建筑修缮内容:
1、修缮加固。采用文物古迹的保护方式,加固建筑结构,使用传统材料和工艺修复重点部位,降低倒塌破坏的风险,保持历史风貌和传统特色。
2、内部改造。在保证建筑安全、不改变外观特征的基础上,调整建筑内部布局,完善建筑内部的取水、排水、照明、供暖、燃气等设施,维持居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
3、外观整治。对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建筑外观,进行屋顶、墙面和门窗整修,保持原有的建筑形式、体量、高度、色彩,与历史街区、街巷的整体风格相协调。
(二)基础设施改造。历史文化街区(历史街巷)、名镇名村核心保护区内基础设施改造内容:
1、道路改造。在保持道路的历史格局和空间尺度基础上,优先采用传统路面材料及铺砌方式进行整修。
2、给排水管道建设。采用地下敷设方式,对街区、村镇内的供排水管道进行改造。
3、电力电信线路维护。对年久老化的电力电信线路进行维护,采用隐蔽式埋设,减少火灾隐患。
4、供热燃气管道建设。结合当地实际,增设或完善街区、村镇内供热燃气设施,采取地下敷设方式,维护传统视觉景观环境。
5、消防设施建设。在历史文化街区(历史街巷)和传统建筑内配置消防栓、灭火器,位置和外观与历史风貌协调。
(三)环境整治工程。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历史街巷)、名镇名村核心保护区,以及重要传统建筑、文物保护单位(建筑)周边地带的街道立面整饬、广场建设、环境绿化、小品设置、公厕建设、水系整治、垃圾收集等内容:
1、街巷立面整治。对历史街巷两侧的传统建筑进行维修改造,对与历史风貌不协调的建筑进行立面整治或拆除。
2、重要节点空间环境治理。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街巷)、村镇的出入口,标志性建筑物、文物保护单位周围,广场、驳岸、水埠、戏台等公共空间进行景观环境治理。
3、污水垃圾的收集处理。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设置垃圾箱、小型转运站,设施外观、色彩与历史风貌相协调。
4、公共厕所建设。在主要街道、人流集中场所设置公共厕所,名镇名村内建设化粪池。公共厕所的外观、色彩应与历史风貌相协调。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