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冈市文物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三是博物馆文物精品游线路:依托众多的名人故居,建设各具特色的专题类博物馆、纪念馆,形成一县一品的博物馆文物精品游线路;
  四是建设医药养生休闲游线路:蕲春李时珍---罗田万密斋---武穴杨济泰---浠水庞安时;
  五是生态休闲游线路:麻城龟山杜鹃---罗田薄刀峰--英山吴家山等。

第五章 主要任务

  一、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和项目申报
  (一)着力抓好市区及全市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抓紧做好文物保护“四有”工作;全面启动保护规划编制,排除重大险情,按规定核定公布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由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保护文物本体及其自然环境和历史风貌。
  (二)加强全市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利用。重点保护李时珍墓、七里坪革命旧址、四祖寺塔、柏子塔、吴氏祠、五祖寺、李先念故居、董必武旧居、东坡赤壁等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10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利用。加强第七批38处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抢救性保护维修。
  (三)加强市区及临近周边区域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利用,重点保护东坡赤壁、汉川门及古城墙、青云塔、安国寺、禹王城遗址、螺蛳山遗址、对面墩墓、福音堂八角楼、黄州文庙、陈潭秋故居。实施东坡赤壁、福音堂八角楼、安国寺、对面墩墓、汉川门及胜利南村古城墙保护维修工程。
  (四)加大对古建筑、古民居的保护力度,重点加强罗田胜利滕家堡街区、红安华河古民居村落等一批古建筑古民居的保护维修。
  (五)加强古山寨、移民文化遗产、工业文化遗产、二十一世纪文化遗产保护。
  重点加强古山寨保护。规划重点保护浠水城山寨、蕲春烟波山寨、英山主薄山寨、红安老君山寨、团风大奇山寨等一批保存较好、规划较大的古山寨。
  (六)切实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后续工作。对普查发现的5768处文物点进行分类拣选,公布一批具有特别保护价值的市级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一批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七)加强全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和已公布的市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利用。
  二、古遗址遗迹保护
  (一)认真落实《黄冈市文化遗址遗迹保护管理办法》,加强市区、临近周边区域及全市古文化遗址遗迹的保护工作,界定保护对象,编制保护规划,落实保护措施,明确保护责任。
  (二)做好全市古遗址保护工作,着力保护蕲春毛家咀遗址、坳上湾遗址,麻城万人墩遗址、谢家墩遗址、金罗家遗址、女王城遗址,黄梅塞墩遗址,武穴鼓山遗址、九焰山遗址,浠水寨山遗址等一批省保单位的古遗址。
  (三)保护市区及临近周边区域的省级古遗址、古墓葬,重点保护禹王城遗址、霸城山遗址、城角余家遗址及一批有特别保护价值的古墓葬等。开展禹王城考古遗址公园项目的前期研究。
  三、地下埋藏区文物保护及基本建设文物保护
  (一)加强地下埋藏区文物保护管理,认定公布一批地下文物埋藏区,防止建设工程对文物的破坏,做好地下文物片区的保护工作。
  推进地下埋藏区文物保护与文物景观点建设相结合,规划一批重点保护、利用项目,开发红色文化、东坡文化、名人文化、禅宗文化、戏曲文化、历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二)建立完善考古发掘管理制度,严格考古发掘项目的审核、审批程序,加强考古工作队伍建设;提升考古在文物保护利用中的基础地位,形成以基本建设考古项目为主的工作格局,将基本建设中的抢救性考古发掘作为考古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强城市考古工作,配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城市发展史的考古调查;开展区域文明探源工程,着力构建区域文明表达体系;积极开展以配合古遗址保护为重点的主动性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为编制古遗址保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加强重要考古发现出土文物的保护和初步研究,加强考古资料整理和考古报告出版工作。
  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
  (一)实施《黄冈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建立文化(文物)、规划、国土、住建等部门协调机制,处理好黄州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积极开展城区内全国、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维修、规划编制和环境整治工作,保护文物本体及其周边环境,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格局、风貌和特色,保留城市文化记忆,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二)实施黄州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