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青岛市卫生局关于印发《2011年青岛市居民肿瘤监测分析报告》的通知


  (五)恶性肿瘤年龄别构成情况。
  2011年,青岛市65岁以上年龄组恶性肿瘤新发病例5385例,占全部病例的49.29%,恶性肿瘤死亡数8386例,占总恶性肿瘤死亡总数的60.15%。可见,青岛市老年人仍是肿瘤的高发人群,年龄组越高,构成比越大,两者之间呈正相关。
  恶性肿瘤对中年人的健康威胁同样大,2011年,青岛市45-64岁中年组人群恶性肿瘤新发病例4625例,占全人群发病病例的42.33%,肿瘤死亡病例4762例,占全人群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的34.16%。2011年中年组人群共死亡10549人,因恶性肿瘤死亡4762例,占该年龄组人群各种死因的45.14%,恶性肿瘤是该年龄组人群的主要减寿原因。
  (六)儿童青少年恶性肿瘤的情况。
  2011年,青岛市报告14岁以下儿童青少年恶性肿瘤发病、死亡共50例,其中男童29例,女童21例。14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恶性肿瘤发病、死亡前三位的是白血病、脑癌和骨癌。儿童青少年肿瘤恶性程度较高,造成的寿命损失大。
  二、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特征
  (一)恶性肿瘤是造成青岛市居民死亡的首位原因,一直高居死因顺位的第一位。从居民总减寿年数上看,恶性肿瘤也是居民寿命损失最多的死因,男女性别比较,男、女性恶性肿瘤均是造成减寿年数第一位的死亡原因,这提示恶性肿瘤是影响我市居民生命安全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二)肺癌在全人群及男性女性中均居恶性肿瘤发病、死亡首位。肺癌是青岛市居民发病最高的恶性肿瘤,其次分别是胃癌、肝癌、乳腺癌、直肠癌、食管癌、结肠癌、呼吸消化器官继发恶性肿瘤、胰腺癌、膀胱癌。从全人群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的前十位看,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种类最多,主要为胃癌、肝癌、食管癌、直肠癌、胰腺癌、结肠癌六种,所占比例也最大。
  (三)呼吸和消化器官继发性(转移)恶性肿瘤居全人群恶性肿瘤死亡的第五位,提示呼吸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早期筛查工作应加强。
  (四)乳腺癌在我市女性恶性肿瘤发病中居第二位,占女性全部肿瘤发病16.13%;位居女性恶性肿瘤死因的第四位,占女性恶性肿瘤全部死亡病例的6.85%。
  (五)肺癌、胃癌、肝癌构成城乡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的前三位,与全人群的分布一致。
  (六)恶性肿瘤的发病及死亡数从45岁以上年龄组开始迅速上升,提示我市癌症筛查工作应从中青年抓起。
  (七)14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恶性肿瘤发病、死亡前三位的是白血病、脑癌和骨癌。
  (八)我市恶性肿瘤发病死亡四年监测的趋势呈现了平缓下降趋势,体现了我市肿瘤防治工作的成效,当前我市恶性肿瘤防治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要进一步加强全社会的肿瘤防控与干预。
  三、肿瘤预防与控制工作重点
  从青岛市肿瘤发病与死亡监测结果来看,恶性肿瘤是威胁我市居民身体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引起的死亡已连续多年成为我市居民死亡的首位原因,是造成居民减寿、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已成为我市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今后的肿瘤预防控制工作中,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高度关注恶性肿瘤对人民健康的威胁。
  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肿瘤防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积极组织各部门、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共同参与肿瘤防治工作,应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将肿瘤预防控制纳入社会经济与发展规划和医改计划,结合我市居民肿瘤发病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恶性肿瘤发病主要受人口年龄结构、营养、遗传、环境、生活方式和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应进一步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市场指导和群众教育,支持社会团体开展公益性活动,从源头上预防肿瘤的发生,确保市民的身体健康。
  (二)积极推行有效的预防措施,控制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不良生活习惯是恶性肿瘤发生的主要诱因,国际抗癌联盟统计,现在每年新发生的癌症有40%是本来可以不发生的,吸烟、西化的膳食结构、肥胖和缺乏体育锻炼等都造成中国癌症发病率持续升高。
  各级卫生和有关部门及单位应担负起肿瘤预防控制的职责,针对主要危险因素,制定预防和控制计划,从控制吸烟、限制饮酒、拒绝超重和肥胖、平衡膳食、合理运动、疫苗注射等诸多方面进行宣传,鼓励和教育居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推行乙肝疫苗注射等预防措施;落实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相关规定,改善市民工作、生活环境;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关心民众的饮食和用水卫生,避免食品添加剂、污染物等有害物质危害人体健康;充分发挥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及青岛市肿瘤防治基地和健康教育基地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三级预防,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心理卫生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三)加大癌症早诊、早治工作力度。
  充分利用成熟的癌症筛查技术,进一步扩大项目覆盖面,以提高市民的生存率和肿瘤治愈率,逐步扭转我市癌症防治资源主要用于中晚期的被动局面。鼓励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查体,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恶性肿瘤筛查。新闻媒体应充分发挥新闻导向的作用,利用各种途径开展宣传工作,普及癌症早诊、早治和预防知识,提高市民的健康意识。
  (四)完善肿瘤报告和死亡报告信息系统建设。
  卫生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肿瘤的发病、死亡和生存等基本信息的收集和报告工作,并争取民政、公安等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建立健全居民死亡原因和肿瘤登记报告制度,加快全市的网络直报建设,提高登记报告质量,建立完善的肿瘤信息库。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