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交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一)建设枢纽型交通

  1、内畅外联公路主骨架。

  市际公路高速化。构建“六线”高速公路主骨架,使宜昌区域一小时经济圈、两小时旅游圈快速融入国家高速公路网络,实现宜昌经高速公路东连上海、西达关外、北接京沈、南出大海的目标。加快宜巴、保宜、太张等3条高速公路建设,力争启动宜昌至湖南张家界高速公路,实现武当山、三峡与张家界三大国家级旅游景区快速对接,北达内蒙,南联大海。

  市域公路便捷化。在国家新一轮国省干线调整中优化公路布局,提升干线公路比重,力争实现所有县市区通国道、所有乡镇通省道,全面实施通县、通乡公路提等升级,重点建设宜兴省道至318国道绕城公路,实现中心城区经一级公路出口并快速绕城,通过建设秭归县城出口公路、昭君桥至古夫公路、宜昌至黄花连接线、当阳至枝江公路等项目,实现各县市区经一级公路上高速公路主通道,县市间以标准二级以上公路相连,其中东部平原县市以一级公路相连。县到乡道路达到三级以上标准,村村通等级路并硬化、村与村间以等级公路串联。

  景区公路标准化。重点景区以二级公路畅达,一般景区以三级公路通达,通达4A级以上景区的干线公路按科技环保示范路标准建设,形成路域流动景区。

  2、整合提升水运主通道。

  突出“三峡枢纽港”概念,建设宜昌亿吨组合港,打造三峡航运中转中心,使宜昌成为长江流域新的增长极。

  以翻坝中转港、工业输出港、三峡旅游港、西部出海港为定位,服务三峡翻坝,畅通长江航运;服务临港工业,推进工业强市;服务三峡旅游,打造国际精品;服务西部内陆,开拓陆水通道。

  重点布局“一轴两翼九区一中心”,即以长江为发展主轴线,以清江和香溪河作为航运发展两翼,以太平溪、茅坪、艾家、红花套、云池、白洋、田家河、枝城、七星台九个作业区作为三峡枢纽港核心作业区,重点建设长江三峡国际游轮中心。

  加强规划控制和差别化管理,促进港口集约化、规模化、大型化、现代化。大力扶持大型港区,确保岸线资源成片开发,规模化建设;限制发展货主码头,鼓励公用码头建设,提高投资效益;推动整合零散岸线,拆并小散码头,探索推进岸线资源有偿使用;严格控制小型设施,提高准入条件,提升现代港口形象。

  通过投资多元化,积极争取“十二五”期间交通部重点投资、省长江经济带开发资金、市前期工作资金支持,鼓励国有投资公司出资入股等方式,筹措建设资金。

  加强港口岸线管理制度建设,突出“港口优先”发展战略,确保临江用地、工业开发等规划中优先保障港口岸线及陆域纵深;整合港口岸线资源,优化岸线资源配置,提高岸线资源利用率。

  通过5年努力,使宜昌新港在长江沿线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加快港口设施建设,发展临港经济,打造亿吨大港、沿江强港。强化岸线资源管理,打造黄金水道、黄金岸线。通过港城互动,实现以港兴城、港城同兴的新型港城关系,使宜昌成为长江沿线重要的枢纽港口、明星城市。

  亿吨大港:形成双亿吨大港,即港口吞吐能力和吞吐量均超过1亿吨,港口经济量能统一、量质统一,港口泊位利用率在长江沿线处于领先水平。

  沿江强港:港口机械化水平内河领先,装卸效率达80%以上,港口总资产达70亿元,净资产收益率达15%,开通固定货运航线10条,江海直达班轮20艘,西部物流转运达1600万吨以上,建成一类水运口岸和一个保税港区。

  黄金水道:长江宜昌段全线达一级航道标准,万吨级船队直达重庆,四级以上航道航标设置率100%,打捞救助覆盖率100%。

  黄金岸线:岸线资源利用率达50万吨/100米,新建码头均达2000吨级以上规模。

  以港兴城:旅游客运占总客运量80%以上,临港工业水运分担率60%以上,90%以上外贸物资通过水路运输,力争马士基、中远、中海等世界著名航运企业在宜昌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

  港城同兴:提高港口业对城市贡献率,港口经济占城市经济总量的5%以上。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