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交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3、建立完善站场主枢纽。

  建设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打造客货枢纽两大体系,使三峡物流中心初具规模,让宜昌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物流节点城市,吸引周边、广大西部地区物流向三峡宜昌集聚。

  三大客运枢纽层次:伍家岗客运中心片区、主城区周边客运集散场站、县市区中心城镇客运场站。

  三大物流片区:三峡坝区(水陆联运物流)、宜昌主城区(公铁联运物流)、猇亭-白洋园区(综合联运物流)。

  三大基础平台:以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为主的综合运输平台;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主的综合信息平台;以引导、协调、规范、扶持为主的物流政策平台。

  重点建设国家公路运输枢纽的客运场站,各县市区均有二级以上客运站,伍家岗客运枢纽站全面建成,实现多种客运方式有效衔接、同台换乘。三峡物流中心的三级物流体系基本形成,伍家岗物流园区形成龙头效应,航空物流园区与口岸建设同步推进。各物流场站初步实现仓储、运输、配载、信息交换、结算等物流各环节的全方位社会化服务。大型铁路货运站、港口与公路设施初步实现“无缝对接”,推进综合运输与现代物流协调发展。

  4、扩网延伸铁路大动脉。

  开通宜万线、汉宜客运专线、紫云铁路,加快建设十宜铁路、郑渝铁路、远当铁路、紫荆岭、当阳、枝城战略装车点及兴山枢纽站,使宜昌成为纵横铁路大动脉上的交通节点,结束点军、兴山、秭归、远安等区县没有铁路站点的历史,使宜昌市与外界的铁路交通联系更广,始发和中转能力更强。同时,高铁时代来临使铁路速度更快,宜昌东站的启用和高速动车组的开行使服务水准更高、质量更优。

  5、全力构架空中大走廊。

  建立适应多航线、大机型、高运量需求的空中大通道,提升飞行区等级,建设4E级机场和一类航空口岸,辐射整个鄂西区域,覆盖近3000万人口。规划扩建停机坪36000平方米,满足同时停放11架飞机的需求。新建平行滑行道2600米,增强高峰时段航班保障能力。建设空港口岸物流中心,发挥宜昌位于大陆版图中心、半径900公里范围覆盖全国大部分中心城市的独特区位,引进国内外知名快递企业来宜建立分拨中心,航空年货邮吞吐量达10万吨规模。扩建候机楼停车场23000平方米,改善三峡机场窗口形象。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提高三峡机场市场竞争力,增设至国内主要枢纽机场和重要旅游城市的空中航线,加密航班,力争开通一条定期国际航线,鼓励航空公司驻场经营,开通周边城市至机场直通车,改建、扩建荆州、荆门等城市候机厅(楼),进一步扩大三峡机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使其成为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支线机场,客运量达180万人以上,进入全国机场50强。

  根据以上发展目标,按照“统筹规划、科学分类、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全市“十二五”公路、港航及站场建设总投资约480亿元。

  (二)建设便捷型交通

  1、调整结构发展大客运。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主动应对高铁对公路、水路运输的影响,优化客运线路布局,实现城际客运高速化、区域客运直达化、农村客运公交化、旅游客运便捷化。不断提高客运服务水平,大力打造行业品牌,建立适应各消费层次、符合市场需求的客运服务体系。

  增强道路运输功能。充分发挥道路客运快速灵活、门到门服务的优势,多措并举,积极应对高速铁路竞争,稳定核心竞争力。一是调整省际客运结构,确保中长距离客运市场稳定,慎重增加运力,省际大型豪华运力向中型舒适化转变,提高实载率,提升运输效益。加强中短距离客运市场开发,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其他城市密切合作,组建鄂西区域旅游客运一体化联盟,共同推进鄂西区域经济发展。开通“宜荆荆”城市圈城际直达线路,服务三地经济文化交流,发挥宜昌作为核心城市的集聚力和影响力。二是夯实县际客运基础,充分挖掘城乡客运快速发展潜力,提升服务档次和水平。三是扩大农村客运规模,全面完善农村公路安保设施,大力支持农村客运公交化,提升农村交通客运保障能力,促进社会公平。四是树立旅游客运良好形象,服务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扩大旅游客运运力规模,提升运力档次,建立便捷高效的旅游直通线路、旅游中转线路、景区对接线路,实现客源组织及景区游客的便捷疏运。五是扩大枢纽场站功能,实现公铁水无缝对接,多种运输方式良性竞争、科学组织、共同发展。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